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真情帮扶暖民心 ——记甘井镇休里村第一书记葛卫东

渭南日报 2017-07-29 11:41 大字

本报记者王勇通讯员王晓丽王娟

在合阳县甘井镇休里村,每当提起第一书记葛卫东,村民们总会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这个书记不一般,没有一点架子,与我们一起拉家常、办好事、解难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葛书记,快到屋里头坐会,这下雨天你都不休息,还到村上来走访……”随着一声招呼,葛卫东冒雨走进了一户群众家中,开始了一天的民情调查。

贫困户评选是否合理?有没有遗漏?村民收入靠什么?家里有什么困难?对村里有什么期待?带着这些问题,葛卫东天天泡在村里,走东家串西家,访民情、听民意。

在大街小巷,时时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在田间地头,处处留下他走过的足迹。谁家的房子漏水了,谁家果园里的果树该修剪了,每一家贫困户的点点滴滴都装在了他的心里。

“孩子,这么大的雨你怎么不打伞就来了!”“大娘,天气预报里说未来三天有强降雨,您家的房子不安全,得把您安置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这是2016年6月23日休里村四组贫困户韩文奇家的场景。

韩文奇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常年卧床,韩文奇本人也行动不便,家里的房子是土木结构的老房子,下雨天就会漏雨。那一天,雨从天降,由小变大。贫困户的安危,牵动着葛卫东的心,他撂下手头的其他工作,和村干部一起来到韩文奇家中,苦口婆心,将母子二人转移他处居住。

后来,经过葛卫东多方协调,筹措资金,重新建房,韩文奇母子二人住上了安全、宽敞、明亮的房子。“如今下再大的雨刮再大的风,心里再不用担惊受怕了!”母子二人心里甭提多舒坦了!

“只有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群众多办事、办好事,群众才会支持我、信任我。”葛卫东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驻村帮扶以来,他不停奔走、多方沟通,为村级建设争取项目和资金。投资70万元建成8000平方米群众文化休闲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夜景灯,修建篮球场,实施广场绿化,进行墙体喷绘;组织群众投工投劳60天整治村容村貌,清运垃圾2700余立方米,绿化巷道8条,搭建美化围栏2500平方米,修砌美化墙3500余米,新建仿古门楼1座,照壁2处,标准化卫生室1栋;拓宽进村路、巷道2.9公里,新修通村路1.9公里,水泥路2.1公里,铺筑田间石子路2.8公里,新打机井1眼,配套完善机井2眼。

每当茶余饭后、夜幕来临,村民们聚在广场,拉家常、唱秦腔、跳广场舞,好不热闹。

扶贫不仅仅是工作,更是一种责任。为让贫困群众早日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葛卫东呕心沥血、废寝忘食,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为贫困群众脱贫打上了“强心针”,注入了“强心剂”,树起了过上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在驻村帮扶过程中,葛卫东积极入户宣传相关扶贫政策,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果业技术培训46人,协调搭建防雹网48亩,刺绣培训39人。教育扶持19户,帮助贫困学生申报助学贷款、“两免一补”等补助。易地搬迁10户,就地建房4户。医疗救助1户。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为群众提供免费体检,为贫困儿童送去节日慰问金,开展“科技扶贫到农村、良种化肥双补贴”活动3场次,共补贴8300元。

看着贫困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葛卫东心里美滋滋的。他知道,挂在贫困群众脸上的笑容,就是对党和政府实施脱贫攻坚最好的回报!

新闻推荐

既能看得见又能落得实既能受教育又能学技术 合阳“指尖数据”创出党建新天地

本报记者韩秀峰通讯员刘均锋合阳县以创建“互联网+党建”云平台展示系统为抓手,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深度激活了基层党建神经末梢,使党建活动全面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

合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