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坡来了一群外国留学生

渭南日报 2021-09-19 16:27 大字

外国留学生在司马迁祠景区太极图前兴致勃勃地学太极

本报记者 贾维 实习记者 宗轩竹

“321,下了司马坡,秀才比驴多,导游姐姐,快听听我们学得像不像。”刚走进韩城司马迁祠景区,来自玻利维亚、摩洛哥、马里、安哥拉、乌克兰等5个国家的留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向导游展示了自己前一晚苦学的韩城俗语。

据悉,韩城市素称“文史之乡”。历朝历代名人辈出,宋、元、明、清四朝,韩城有进士115人,状元2人。明、清两代是韩城历史上文化教育发展的鼎盛之时,科举取士者达800余人,故有“士风醇茂”“解状盛区”之誉。民间则流传着:“下了司马坡,秀才比驴多”的说法。

即使见多识广的导游,面对留学生突如其来的地道韩城话,也先是一愣,随后分外感动,是因为他们发自内心表达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热爱。

9月13日,“让渭南走向世界”城市远洋计划——‘十国青年’解码幸福渭南国际传播活动采访团走进韩城司马迁祠景区。大家穿过古石桥,踏着脚下的千年古道,走进矗立在高岗之上的史圣祠墓,拜谒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大家眼前这块元明时期的牌坊,上边题字为‘高山仰止’四字,象征司马迁德高望重,世人为之敬仰……”在导游的讲解下,留学生们在瞻仰史圣的同时,领略了史记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了渭南市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

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祭祀史圣”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史记韩城,风追司马”的文化内涵,也成为韩城闪亮的文化地标和城市名片,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韩城,近距离重温坚韧不屈、刚正不阿的史圣风骨。

“我知道司马迁,来之前就对他写的《史记》很感兴趣,了解了他的故事后,更敬佩了。”来自安哥拉的阿丽莎在观光游览的同时,充分体验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魅力。

新闻推荐

同舟共济话合作 奋发有为谋发展 陕西省河南商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综述

为谱写新时代豫陕经济融合发展新篇章,在陕西省河南商会第三届理事会换届一周年之际,陕西省河南商会(以下简称商会)联合三...

韩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韩城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