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青岛内联外通中央活力区

青岛早报 2020-05-17 08:37 大字

[摘要]城阳:建设启用中韩交流合作“国际客厅”,瞄准轨交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

区市加速度

2019年,城阳区市场主体活跃度不断提升,数量增长28%;今年以来,城阳区网签项目65个,总投资达625亿元。去年,城阳区累计发布面向2035年的27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高达3700亿元;今年4月底,又发布了总投资615亿元的77个“新基建”项目。日前,在2020青岛·全球创投风投网络大会上,10只基金签约落地城阳,意向投资总规模达170亿元。

当前,城阳区承载起了建设青岛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的新使命,推进中央活力区建设,必须同步推进人才、产业、体制、创新等活力“因子”,多个活力点推进,多个强引擎支撑,最终实现全方位搞活。为做好2020年重点工作,城阳区立下军令状,吹响冲锋号,聚焦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制、奖惩措施“四个要素”,向决胜2020发起总攻。

[握手全球资源]

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早在1992年中韩建交之前,山东省第一家韩资企业在此落户,城阳先后引进60个国家和地区的6千多家企业、42个世界500强项目,被誉为“江北出口第一区”。 2017年以来,随着重大国家战略叠加赋能,青岛站在了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城阳区也担负起山东对日韩开放发展“桥头堡”的时代重任。

2019年,城阳区与日韩12个城市建立官方交流机制,作为县(市区)代表参加了第七届中日韩工商峰会,全国唯一的中日韩商务理事会青岛联络办公室落户城阳。2019青岛世界韩商合作大会8个项目现场签约,成立中韩城市发展联盟、中韩(青岛)产业合作联盟,协议额达5.7亿美元;2019日韩(青岛)进口商品博览会5000余名境内外专业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累计客流超过10万人次,各类形式交易额达21.6亿元。今年,城阳计划突出“国际客厅”引领,引进韩国、日本企业200家,与日韩城市、商协会建立合作数量倍增,对日韩贸易总额年均增长30%以上,利用日韩资年均增长50%,在日韩进出口贸易额和日韩投资上寻求突破。

抢占国际青少年足球发展高地,则是要在助力中国足球崛起的同时,瞄准发展足球产业,在继续办好2020“哥德杯中国”世界青少年足球赛基础上,高水平举办有重大影响力的笼式足球世界杯、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足球赛及 “广域星空杯”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等一系列专业赛事。

而在对内开放方面,城阳区全力抢占与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高地,以产业协作为统领,依托深圳企业集聚世界技术和人才资源的优势,全力打造对深圳六大产业承载板块。 2019年以来,签约青岛科技装备产业园等深圳(粤港澳)合作项目40个,总投资超500亿元,引进创业类国家级高层次专家3人,形成了深圳企业家“群凤来巢”的生动局面,打造了粤港澳优秀企业北上布局青岛的“桥头堡”。

去年以来,全市功能区试点改革,让城阳区与青岛高新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成为三区协同、相互赋能、一体推进的发展共同体。高新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在全国、全球寻标定位,打造青岛乃至山东半岛的科技创新高峰。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将发挥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这个独一无二的创新平台优势,打造全球领先的特色产业园区。

[优化产业发展]

持续注入创新动能

2019年年初,城阳区把抢占“五大高地”作为全年的发展路径和工作重点,交出了一份有亮点的成绩单: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5%、居全市第1位,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0.1%、居全市第1位,民间投资增长29.3%、居全市第3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0%,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6.7%……

城阳先后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区、中国创新百强区,产业门类齐全、链条完善,全面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生物健康、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产业,既有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智慧农业全球联合创新中心等重量级创新平台,又有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200多家特色创新载体,还有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围绕持续加快创新步伐、做强特色产业,城阳区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加速推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华为、启迪、浪潮等中国行业领军企业已抢滩登陆。

在城阳区棘洪滩街道,一列列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完成所有制造工序,如期出厂交付,疫情复工以来,轨道交通产业加速起跑。 2019年,青岛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本地配套企业200余家,本地配套率48%,引进内外资大项目20个,总投资210亿元。抢占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发展高地专班正瞄准5000亿元产业集群的目标,以推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核心,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深度融合,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全力把轨道交通产业打造成为青岛新的重要支柱产业。

今年3月,在城阳区桃源河畔的盐碱地试验田中,数百台现代农业机械同时作业,不久之后,5000亩改良土地上将全部插上水稻秧苗,直接带动1.3万多亩盐碱地的高效利用,打造形成令世人瞩目的“盐碱地改良生态+稻作改良产品生态+盐碱地改良后种植生态、改造生态”智慧农业发展应用场景。

当前,“新基建”蓬勃兴起,青岛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城阳争当全市排头兵。4月底,海信网络科技数字青岛项目、青岛光子5G智慧塔项目、大唐网络青岛机器人总部项目等计划总投资158亿元的10个项目签约落户。

2020年,城阳将强化三区产业协同,围绕做强实体经济,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医药生物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完善产业规划,拉长产业链条,加快实现跨代赶超和产业倍增。

[聚力改革攻坚]

激发深度化学反应

“我们诚邀广大企业、社会精英在发布会15天内提供意见建议,参与制定《城阳区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攻坚实施方案》,携手打造‘青岛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引领区。”4月27日上午,在城阳区加快以工业互联网为重点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发布及集中签约仪式上,城阳“开门决策”,诚邀“合伙人”围绕工业互联网和“新基建”提出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政策等方面的创意。

城阳常态化实施重大项目资源“阳光发布”,企业出创意、政府来论证、可行即实施。为了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城阳区在政策出台前,进行阳光答辩,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建议;在政策出台后,进行阳光质询,请企业家评判成效,对出台政策不兑现的部门,进行责任追究,倒逼惠企政策落实。

城阳区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大做强阳光创投公司,建设创投风投中心,设立规模1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组建20亿元的阳光科技智能制造基金等5只产业基金,引导金融产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开展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成立阳光城阳控股集团,提高企业信用等级和融资能力,争取企业评级达到AA+,年内发行企业债券30亿元以上;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争取供热、交通等政府专项债券30亿元以上;持续深化土地供给制度改革,学习借鉴深圳在土地整理、土地出让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探索实行产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

打好突破平度莱西攻势,加快推进7个“飞地经济”项目建设。打好高效青岛建设攻势,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擦亮“不用找人、一次办好”服务品牌。推出100个事项“秒批”、400个事项“不见面审批”,全流程网上办理率达到85%以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让人才和企业家感到舒服的阳光发展生态。加快建设“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提升干部的现代化治理能力。

本版撰稿摄影 青报全媒体记者 王涛通讯员 苟小妹

新闻推荐

韩城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全力护航学生返校复课

本报讯(通讯员杨毓洁)近日,为保障师生顺利返校复课,韩城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进一步加强“护学岗”工作,全力做好各个校园及周边...

韩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韩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