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 书写韩原高质量发展精彩答卷——“保护黄河生态弘扬黄河文化推动渭南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韩城

渭南日报 2020-04-26 15:48 大字

见习记者王怡 记者张向辉

韩城地处秦晋咽喉,承东启西,面向中原,连陕晋豫,既是关天经济区发展的“东大门”,又是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

4月16日至17日,“保护黄河生态弘扬黄河文化推动渭南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团走进韩城市,深刻品味发生在这里的历史文化故事,亲身感受这座古城在旅游业、特色农业、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新变化。

黄河特区 史记韩城

4月17日清晨,采访团来到位于韩城市芝川镇黄河边一处高岗上的司马迁祠墓。在踏上司马古道、登临九九台阶后,记者到达山门,环顾四周,视野极为开阔,可看到整个祠墓所在的地理空间:南临韩塬,北对芝水,西枕梁山,东依黄河,是一处山环水抱的绝佳之地。

在祠墓内献殿的廊柱前,留存下各个时代的碑刻。其中最瞩目的要数郭沫若先生题写的诗碑:“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既盛赞了“史圣”司马迁出生地之灵秀,也评价了其作为历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的伟大人格和对中国历史的卓越贡献。

回望千年羁旅,司马迁的崇高史德和独特的人文精神不断影响着中国历代的文化人。“面向太史公之墓,触摸后人的立碑,如同触摸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华夏史笔惟司马’这一美誉的真实含义。”采访团记者感慨地说。

近年来,韩城不断挖掘、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围绕打造“史记韩城·黄河特区”的城市品牌,相继推出话剧《司马迁》等一批传承黄河文化的优秀作品,成功举办首届黄河旅游大会等活动,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使沿黄观光路韩城段成为周边自驾游的亮点旅游地。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打造“生态工业”

“真漂亮,真干净,原来钢铁工人在这样的环境里上班呀!”走进陕西龙门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采访团成员洪英一边欣赏绿树成荫的厂区,一边兴奋地说。

“过去,工人可不敢穿白衬衣来上班,如今我们采用了大量先进的环保技术,厂区环境也改观了,工人都能穿着白衬衣来上班啦!”讲解员笑着说。

位于城郊的龙门钢铁公司是陕西省众多钢厂中的一员,但同时又兼具另一重“身份”——国家3A级旅游景区。厂区里部分旧生产车间拆除后,被打造成一些别出心裁的展览馆,并开发出多个参观体验项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馆两中心三景点”景区。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逐渐成为一个融合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特色的生态文明现代型钢铁企业和亮点工业旅游景区。

采访团来到钢铁锻造参观场区,实地考察了“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全过程。在高大宽敞的热轧车间内,即使隔着玻璃窗也能感受到现场的热气蒸腾、机器轰鸣,看到生产线上各种不时呼啸而过的轧钢锻材。

“参观了全部的生产流程,我看到了带有温度的钢铁产品是如何‘孕育而生的’,收获了铁矿石淬炼成钢铁般的人生感悟和一段全新的体验。”采访团成员王卫洲感慨地说。

延伸花椒产业链 架起椒农致富路

没来韩城之前,很多人或许听过花椒粉、花椒油,却不一定听过花椒酸奶、花椒啤酒、花椒叶茶、花椒精油、花椒雪糕……在韩城,花椒正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独有的城市新名片。

“大红袍”花椒是韩城市的名优特产,每年七八月,漫山遍野的椒香四溢,椒农便进入了忙碌的采摘季。这些红彤彤的果子,不仅为他们带来收获,也为韩城的花椒产业打下良好基础。

如今,韩城“大红袍”花椒产值已突破30亿元,区域品牌价值达到213亿元,研发生产了一批高附加值产品,获得专利100多项,种植规模占据全国的六分之一,年产值达到10亿元,使韩城成为全国闻名的“花椒之都”。

目前,通过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韩城架起一座以沿黄观光路为轴线的桥梁,将沿黄行政村与所有农业产业园区、文化旅游景区贯通起来,实现了花椒主产村标准化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和电商平台的全覆盖,取得了椒农人均纯收入连续两年突破万元大关的好成绩。

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韩城是西北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以煤、钢、电、焦、化为五大支柱产业。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煤矿便成了韩城的一张经济王牌,而多年能源工业的粗放发展,给这座城市带来荣耀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困扰。

“白衣服穿一天,领口、肩膀就成黑的了。”家住城区的市民张琳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因其“灰头土脸”的形象而魅力大减。

据韩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革介绍,近年来,韩城市坚持生态立市,围绕工业升级转型,奋力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和新型工业强市,先后实施了农村“全域五化”、城市“五城联创”、“铁腕治霾1+8行动”、“工业治污双百工程”、“保卫黄河·守望星空”环境综合整治等生态治理工作,完善了流域管理体系,量水而行、节水为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使城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未来,韩城仍将立足优势,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不动摇,书写韩城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据统计,2016年,韩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95天,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程度位居陕西省第一。2017年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2018年被评为全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先进集体,基本实现了城市“由黑到绿、由灰到蓝、由黄到清”的转变。

如今的韩城,古城街区和现代新城遥相呼应,天空湛蓝、绿树成荫。韩城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老百姓收获了真切的幸福感。

离开韩城,采访团的8天之行也画下了句号,但这个在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和地理上拥有重要位置的城市,还有太多的故事,等待着人们去探索……

新闻推荐

韩城市政协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本报讯(李丽记者樊星)4月7日,韩城市政协主席冯双民前往所包联的金城办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冯双民在调研中要求,要围绕“...

韩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韩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