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只蚕养到约2000只 担心开学后没时间照顾 11岁男孩小区门口卖蚕

华商报 2020-04-26 06:44 大字

4月25日下午,西安市金花北路,11岁小学生成于宣摆摊出售自己养的蚕宝宝华商报记者 赵彬 摄

小学生成于宣:“养蚕很快乐,能看到蚕的生长和变化,但也有烦恼,这么多怎么办呀?”

妈妈:“家里经济情况一般,所以想锻炼锻炼儿子的能力。让他更有阳刚之气。”

老师:“养蚕卖蚕能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下一次班会上让大家向成于宣学习。”

他们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人,他们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或充满爱心、懂得感恩……就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和付出,总能让我们感到一些感动、温暖和向上的力量。

他 在小区门口卖蚕

从10只蚕养到约两千只

西安11岁男孩成于宣说,卖蚕让他知道了父母赚钱不易

人物介绍

成于宣,家住西安城东金花北路红旗乳品厂家属院,是西安电机厂子弟学校小学四年级学生。

11岁的他没想到,自己养的蚕会变得这么多,压力变得好大。不过最近几天,他体验了一件辛苦又有意义的事。

3次卖了16元 妈妈帮他制作“广告牌”

4月23日16时,作业写完了,成于宣第一次拿出自己养的蚕,在小区摆摊售卖,10只蚕一元,约3个小时后,他卖了7元。

第一天卖蚕结束后,他总结经验,回家请妈妈帮他做了一个“广告牌”。“广告牌”是用食品包装盒做的,妈妈用彩笔涂了两个大字“卖蚕”,旁边标注:一元十只。

4月24日下午,他卖到了6元;4月25日早上,他也“出摊”了一会儿,卖到了3元。

请爸爸爬房顶帮摘桑叶 精心照顾蚕宝宝

4月25日下午,华商报记者来到成于宣家里,成于宣拿出自己养的蚕。一个扁平的木盒里,数不清的蚕在桑叶上蠕动。“大概算了一下,有2000只。”成于宣的爸爸成先生说。

成于宣一边拿出桑叶喂蚕,一边讲自己的养蚕故事。“去年10月,我看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养蚕,就让妈妈帮我买了10只,小区里有两棵桑树,我和爸爸就去找桑叶给蚕喂。”成于宣说,“一开始喂着很轻松,但后来蚕生宝宝了,越来越多。”

小区里的桑树,成于宣够得着的,就自己去摘,够不着的,就请爸爸爬房顶帮忙摘。他定时给蚕喂桑叶,清理蚕屎……

担心开学后没时间照顾众多蚕 就在小区大门口卖

“蚕越来越多,两三天就需要一大袋桑叶。”成于宣说,“我担心开学后自己没时间喂养这么多蚕,想送同学或卖,但因为疫情见不到同学,所以就在小区大门口卖。”

前一阵,自然科学网课讲到了蚕的知识,成于宣听得很仔细。“我知道了蚕生长的几个阶段,知道了丝绸是怎么做出来的,还知道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把我们国家的丝绸推销了出去。”成于宣说,“养蚕很快乐,能看到蚕的生长和变化,但也有烦恼,这么多蚕怎么办呀?”

知道了父母赚钱不容易 给妈妈买了甜甜圈

经过养蚕、卖蚕后,成于宣说自己收获很大,“知道了蚕的生长过程,知道了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

4月24日卖到6元后,成于宣买了自己最爱吃的甜甜圈,3元一个。与往常买一个不同,他买了两个,另一个送给妈妈。

“娃当时送给我甜甜圈,我心里很激动,觉得孩子长大了,我没有吃,觉得孩子卖蚕不容易,都让他吃吧!”4月25日,成于宣的妈妈吉女士说,“娃还说卖蚕的钱远远不够上学花费。”

吉女士在幼儿园工作,丈夫成先生是厨师。“家里经济情况一般,所以想锻炼锻炼儿子的能力。”吉女士说。

蚕变得多起来时,成先生提醒儿子:“蚕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咱们没时间养了怎么办?咱们不能让蚕饿死。”成于宣回答:“可以送人或卖掉。”

成先生继续支持儿子。他说:“这样可以锻炼孩子自力更生,独立能力会更强,而且也更热爱小动物。”

为了确保儿子安全 爸爸在一个角落默默看着儿子

4月25日下午6时,成于宣再次带着蚕“出摊”了,他带着“广告牌”、小凳子、桑叶,蚕放在一个纸盒子里,还带着一些一次性杯子,用来装蚕。

不少路过的人向这边侧目,有的人俯身询问。成于宣耐心介绍自己的蚕,并说:“这附近的早市可以买到桑叶。”

半个小时后,成于宣终于等来了买主,十只蚕出售成功。买主是一名7岁的小男孩。小男孩的妈妈说,她家就住在附近,“我孩子之前也养过蚕,娃喜欢养,这次就再买十只,让娃养一养。”

为了不让孩子依赖父母,成于宣的爸爸没有陪孩子一起卖蚕,但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他在小区大门口的一个角落,默默地看着孩子。

班主任:会给同学们说说这个事 让大家向成于宣学习

40岁的赵女士是小区大门口旁边甜点店的老板,“我女儿也11岁了,上小学四年级,昨天我女儿从成于宣那里买了十只蚕。”昨日,赵女士直夸成于宣,“我觉得这孩子非常棒,卖蚕既丰富了业余生活,也知道了钱来之不易。”

记者联系到成于宣的班主任王老师,王老师说:“成于宣各方面都很优秀,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而且他对课外知识懂得挺多,老师问到一些关于常识的问题时,他回答得很快。”王老师说,“成于宣养蚕、卖蚕,很能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值得同学们学习。下一次班会上,我会给同学们说说这个事,让大家向成于宣学习。”华商报记者 任婷/文 赵彬/图

他 是韩城“葫芦王”

孙星亮将烙画与砖雕相结合

免费培训贫困户还有保底工资

人物介绍

孙星亮,55岁,韩城市芝川镇白家庄村人。从事葫芦雕刻致富后,他不忘乡亲,免费培训贫困户还有保底 工 资 。2019年被陕西经济联合会评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20年前,他还是个农民,一次偶然机会接触到了葫芦雕刻,后来他在政府创业政策的扶持下,贷款20万元,从事葫芦雕刻,生意越来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2017年他的作品《一笔定乾坤》,在全国“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上夺得铜奖,并以1.2万元的价格被人收藏。他就是韩城“葫芦王”孙星亮。

孙星亮18岁开始跟着姥爷学做“砖雕”,1985年到韩城市新农职中学习素描和国画,1988年毕业后回到白家庄村务农。上世纪90年代,有次到山西旅游,他买了一些葫芦,回到韩城后就尝试在葫芦上作画。

“虽然自己有绘画功底,但在葫芦上作画还是不得其法,之后到河北廊坊跟一个师傅学烙画,才领会到葫芦绘画的真谛。回到韩城后就刻苦练习,因之前学过砖雕,我就将烙画与砖雕相结合,但随之而来就是没葫芦,我就骑着摩托车到山西那边去收葫芦,那时两三天才能做一个葫芦。”孙星亮说。因葫芦卖得少送得多,很多年孙星亮并没给家庭带来多少经济收入,家人开始反对他从事的这个行当,但孙星亮始终没有放弃他所钟爱的葫芦雕刻。2014年,他的葫芦雕刻事业开始出现转机,他一年时间内赚到了近1万元。

2015年,韩城市人社局举办创业大赛,孙星亮报名参赛,获得5000元奖励外加20万元无息贷款。同年,他注册成立了韩城星亮葫芦工艺有限责任公司,让他的葫芦雕刻走上了正轨,生意越来越好,他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葫芦王”。

很多村民、创业者慕名到孙星亮的公司学习,孙星亮也很耐心地给每个人进行技术传授,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500多人,其中还有近200名贫困人员,而对贫困户都是免费培训,每月还有保底工资。

“现在我们的葫芦工艺品已远销广州、江苏等地,辐射带动了周边贫困户创业就业。”孙星亮说。“我到山东考察过,在山东聊城,有的葫芦种植户4亩地就能收入12万元,比种其它作物收入更高,而且那边有的村整村从事葫芦相关的产业,村民比较富裕。我们村很多村民都不会葫芦雕刻,如果条件允许我想把整个村变成葫芦村,培训大家做葫芦,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华商报记者 唐保虎

他 帮菜农网上卖菜

退役后的高永汇,通过自己在个体经营上的不懈努力

成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人物介绍

高永汇,1980年2月出生,汉族,1997年入伍,1999年退役,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白龙村人,现任陕西秦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退役后的他,通过自己在个体经营上的不懈努力,成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2019年被评为西安市优秀退役军人、鄠邑区“最美退役军人”。

“永汇,听说你能在网上卖菜?咱地里还有几亩蔬菜,现在销售困难,你看能不能帮忙放到你的网上卖一下?”“没问题!”他铿锵有力地回答到。他就是疫情防控期间网上助农卖菜的鄠邑区最美退役军人高永汇。

面对疫情影响,高永汇抓住机会,将线下销售转型为“互联网+电商”运营,将村里滞销的蔬菜和外地战友的农作物、水果综合搭配,通过电商销售出去。不到一周,村头老张家地里滞销的蔬菜就被销售一空。

贫困户老张的媳妇身体不好,常年服药。得知此事后,高永汇来到老张家,“张婶,我知道你身体不好,不能干重体力活,我给你找了个轻松的工作,坐着就能把钱挣了。”“哪有这好事,今年疫情影响,小伙子找工作都困难,更何况我这么大年龄,而且身体不好的老人呢,你是拿我开玩笑呢吧。”张婶一脸茫然。

高永汇说:“今年这疫情确实影响很大,咱村的农副产品滞销,所以我转型经营电商,就是通过网络将农副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同时我这还需要你这样的农业好帮手,帮忙将地里采摘回来的农副产品挑拣、捆扎、过秤、包装,严把数量关和质量关。”临走前,高永汇叮嘱张婶,让她给再找上几名经济条件不太好的村民,让大家一起动起来,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摘掉贫困的帽子。

2015年,高永汇成立“户县户汇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吸收了5户农户,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农户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连接关系,组织和带动农户和贫困户发展生产,科学种植,脱贫致富。2017年,成立“陕西秦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18年,与泾阳县云阳镇“三秦尚品合作社”联合打造绿色有机蔬菜基地。2019年,积极创新,勇于开拓,采用“互联网+合作社+农户+农产品”的形式,实现农产品销售大流通,用科技的力量真正解决农民群众种养殖销售难、售价低的问题。创建“退役军人+职业价值成长服务平台”,为退役军人提供职业规划,专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为政府分担退役军人就业安置任务。华商报记者 魏光敬

新闻推荐

韩城市出台政策支持现代特色农业建设

渭南日报记者石小荣近日,韩城市政府印发《关于提升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的意见》(以下简...

韩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韩城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