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旅融合释放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韩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少武答记者问

渭南日报 2019-12-30 00:52 大字

本报记者高红伟

韩城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拥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达17处,稳居全省各县市第一,有着“关中文物最韩城”美誉。特别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生于斯长于斯,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如何通过文旅高品质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记者采访了韩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少武。

记者:高局长您好,请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韩城文旅资源基本情况。

高少武:韩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那时候,这个城市叫“龙门”,这样算来,距今已经3000年了。黄河文明的千年冲刷,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独特的优势。这里是司马迁的故乡,1986年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荣获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这里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6处,仅元代古建筑30多处,占全国六分之一,有陕西元代建筑博物馆之称;韩城古城是全国六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之一;党家村民居以“民居瑰宝”“东方人类居住村寨活化石”享誉海内外;梁带村遗址被列入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市级博物馆馆藏文物万余件,位居全国同级博物馆前列。晋陕大峡谷、黄河古龙门、香山猴山、芝水澽水等自然景观唯美壮观,有国家4A景区4家,3A景区23家。

记者:今年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开局之年,请您谈谈韩城是如何以文旅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高少武:我们着眼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思路,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做活大文化,凸显大特色。以《史记》文化为依托,高规格持续举办祭祀史圣司马迁大典,海内外百余名文化名人、文史专家集聚现场,央视直播,受众过5亿人次。以两周芮国文化为依托,高起点建成了国家4A景区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倍受八方游客热捧。以黄河文化为依托,新创意打造了“大河之魂”水景音乐秀艺术盛宴,丰富了全域旅游即全时旅游新内涵。二是提升大环境,彰显新形象。以“五城联创”为抓手,国家卫生城市成功授牌,国家食安城市通过验收,司马湖等水系全面联通。三是融合大产业,丰富大体验。依托“千亿”新能源工业集群,龙钢工业旅游异军突起,运用历史思维与现代模式相结合的手法,向游客诠释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四是推进大营销,打响大品牌。“有故事的韩城、有味道的旅程”宣传广告登陆央视,与央视农业频道签订“乡村大世界”战略合作协议。相继推出祭祀史圣大典、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等30多个全国性节会活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举办了国际灯光艺术节、大学生微电影节以及金帧国际短片电影节等10多个国际性节会活动和高峰论坛。

记者:韩城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为了提升韩城文化旅游品牌形象,下一步有哪些具体措施?

高少武:我们将围绕建成以黄河文化、史记文化为特色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支撑区,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高端旅游产品供给,充分利用黄河文化、史圣文化、古城文化等资源,紧扣司马迁祠5A景区创建,重点是做优文史公园商业配套,推动核心景区服务质量提升,全面实施从八路军东渡黄河纪念馆到东少堤特色餐饮、亲水垂钓、休闲度假等新业态提升,聚力打造人文、红色、生态旅游相融相汇的大景区。着力抓好古城、党家村、梁带村特色文化、民俗文化活化展示,布设精品民宿、康养休闲、考古探秘等新型体验项目。二是完善现代旅游服务体系,按照做活“旅游+文化”、做强“旅游+金融”、做大“旅游+体育”等产业共融共生思路,抓好机场、城际高铁、东北片区互联互通等项目,沿黄旅游带1万个充电桩、100个服务区、100个星级厕所、100个旅游商业综合体等项目,以及“沿黄国际马拉松”“沿黄国际自行车”“沿黄国际汽车场地拉力赛”、千名清华北大学子游韩城等品牌文化活动,培育国际文化品牌,加速旅游提质增效。三是协同拓展旅游新空间,加强与宜川、合阳、华阴、黄龙、运城等地市合作,互利共赢、优势互补,加速打造龙门景区等一批重大项目,积极探索推进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房车营地等一批旅游新业态,实现人才培训相互承接、交通体系相互连通、游客组织相互派送,做大做强沿黄旅游经济带。

新闻推荐

陕西省今年完成村庄分类16991个

本报讯(记者黄敏)12月26日,记者从陕西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系列发布会第四场上获悉,2019年,陕西省全面加强村庄规划工作...

韩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韩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