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火种“红”遍韩原 探访韩城第一个党支部

渭南日报 2019-11-01 00:51 大字

本报记者 石小荣

从去年6月开始,韩城市芝川镇范家庄村74岁的村民张兴国比平日里要忙碌得多,几乎每周都要接待两三拨外来“游客”,“七一”前后,老人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每来一拨人,老人就兼做起了“导游”,将红色革命在韩城的第一颗火种,从始至终细细讲给每一个人。

在韩城,很多人都知道张兴国,因为他是著名抗日英烈张智法的嫡孙。范家庄的名气更大,因为这里曾是韩城第一个党支部诞生的地方。

出了芝川高速口,顺着108国道一路向西,不远处,就能看见竖着的一块红色指引牌———“韩城第一个党支部旧址”。顺着指引牌一路向南,几分钟车程,就到达范家庄村。在这个普通的村庄里,却有着一个个充满荣光的“红色革命故事”。

伴随着全国革命斗争的风起云涌,五卅运动后,韩城人逐渐在觉醒,自发组织“红枪会”同相继闯入韩原的军阀姬汇伯部、段懋功旅作斗争,1927年春,以团总薛文田被诱杀而遭到镇压。

最先接受马列主义的韩城范家庄青年张子超,在西安求学时就加入青年社、共青团和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3月,受中共陕甘区委农运部长张含辉委派,回到韩城,以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农民运动特派员的身份开展革命活动。张子超先后在林皋村、李村、渚北、西原一带组织农民协会,发动农民运动,开展了维护农民权益的一系列斗争。很快,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发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韩城的革命形势也紧张起来。张子超的活动早引起了国民党姬汇伯部的极端仇恨,企图杀害他。他被迫离开韩城。

1927年8月,张子超受中共陕西省委指示返回韩城。他在范家庄秘密进行着党的工作,利用田间劳动之机,给农民宣传进步思想和革命道理。经过1个多月的深入宣传、个别串连,先后接收青年农民张智法、小学教员张先民为中共党员。他认为成立支部的条件成熟,就密报省委。时隔20天后,省委书记耿炳光给张子超捎信说:“耿老夫子很赞念你。”密示省委批准了范家庄支部的成立。10月间,张子超、张智法、张先民在张智法家召开会议,成立了韩城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范家庄支部,隶属陕西省委。张子超任支部书记,驻地定在范家庄。支部成立后,在范家庄发展的第一个党员叫薛有兴(又名薛云亭),张智法和张先民的家也成了党的秘密联络站,张子超、张先民利用小学教师的身份开展宣传,张智法则在贫苦青年农民中发动群众,基层党组织活动逐渐扩大。

讲起先辈们那段光辉的革命历史,张兴国很激动,也很自豪:“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是非常残酷的,范家庄支部就是在这种血雨腥风、‘白色恐怖’中诞生的,它在韩城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大事,因为它标志着韩城第一次有了共产党的组织,从此以后,韩城人民就在共产党组织领导下,从黑暗走向光明,也为最后消灭韩城地方的反动政权敲响了丧钟。”

范家庄党支部成立后,根据上级指示,秘密发动群众抗粮抗捐、反土豪,组织秘密贫农会,配合斗争。九一八事变后,兴办农民夜校,教农民习文练武,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培养了一大批学员,为后来的赤卫队成立打下了坚实基础。1932年5月,张智法等人积极执行县委指示,秘密发展赤卫队员,为配合陕甘游击队活动,割断敌人的电话线,收缴桥头、清水等村保公所的枪支。1937年,八路军在芝川东渡黄河出师抗日时,张智法、张进发、张旭生等报名参军,为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

在革命斗争的洪流中,韩城的党组织也在蓬勃发展。1928年春,中共南西庄、吕庄支部相继成立,中共陕西省委于4月初批准成立了中共韩城区委。1928年初,中共陕西省委又派共产党员孙玉如回韩城发展学运,于3月成立了中共韩城特别支部。鉴于韩城存在两个省委直属基层组织,决定撤销韩城区委和韩城特别支部,成立中共韩城临时县委。孙玉如任书记,张子超负责组织工作。之后,韩城地方党组织不断发展,党员人数由1927年的4名,发展到1949年的841名。

为了纪念先辈们的不朽功勋,传承红色基因,2018年,韩城市把韩城第一个党支部旧址重新修缮整理,打造出了一座和所有红色景点血脉相连、风格相同的纪念地,并被韩城市委命名为“不忘初心”党员党性教育基地。自对外开放以来,先后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现场主题教育、“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接待各类单位、社会团体800多个,观摩人数2万多人次,成为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新闻推荐

韩城市与杨凌农业科技深度合作持续加强

本报讯(记者王平)10月24日下午,韩城市、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两地三方”农业科技深度合作洽谈会在杨凌农高会D馆...

韩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韩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