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系列报道之四 文化广场,村民的欢乐集聚地

陕西农村报 2019-09-04 08:33 大字

?今年5月,陕西省乡村振兴运动会在韩城市芝川镇芝塬村文化广场举行。

?村民在文化广场上下象棋。

?铜川市一处乡村文化广场。

本报记者 陈新涛 黄敏 文/图

2016年,陕西省安排部署“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工作,旨在加强民风建设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据了解,该工作将用5年时间,整合农村现有公共设施,在每个行政村配套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如今,漫步在三秦大地,文化广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美丽乡村的“标配”。

乡村的亮丽风景线

“一吃完晚饭,我就来到广场上,找老姐妹们聊聊天、跳跳舞,真正觉得日子过得有劲头。”8月17日,安康市宁陕县广货街镇元潭村,正在教村民跳广场舞的石玉芳兴奋地说。

日落西山,夜幕降临,随着元潭村太阳能路灯的开启,文化广场渐渐热闹起来。忙碌了一天的乡亲们吃过晚饭,陆陆续续来到广场上休闲娱乐、乘凉聊天。

在元潭村村委会主任邵华印象中,村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得益于2017年11月村里文化广场的建成。初秋时节,记者在文化广场上看到,健身器材及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太阳能路灯和60余株景观树环绕四周,俨然成为村上一道亮丽风景线。

“我们村的文化活动广场总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在全县数一数二。一到晚上,村民都喜欢来这里消暑纳凉。我们广场上音响设备、投影仪效果也很好,广场舞队每晚准时开始表演,大家跳得可带劲了。”邵华说,挥洒汗水的同时,元潭村村民也提起了精气神。

同样,这几天,晚饭过后,西安市高陵区通远街道大夫雷村文化广场也是人潮涌动。来自周边村庄的群众,三五成群地向广场走去,说说笑笑像赶集似的。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文化广场因面积大、视野宽、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深受村民喜爱。

“这个广场是我们这里方圆几个村最大的一个,既有老年人健身,也有小孩子三五成群地玩耍。”岳华村72岁的路建宪坐在广场的椅子上,摇着扇子说。

每天,和同龄的村民到广场坐一坐,谝一谝,健完身再走回家,几乎成了路建宪老人的“规定动作”。“没事来转一转,既能锻炼身体,还能见到一些老朋友。心情好,身体都硬朗了。”路建宪笑着说。

潜移默化中塑造新乡风

去年春节,宝鸡市眉县齐镇党家寨村文化广场正式建成并交付使用。这个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广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应有尽有,群众大舞台、汉白玉石亭、假山喷泉、村训文化墙点缀其间,使原来的荒草滩变成崭新漂亮的文化广场,让村民在闲暇之余有了好去处。

党家寨村的文化广场是眉县提升乡村文化广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眉县根据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利用闲置之地陆续建起农村休闲文化广场近300个,实现全民健身设施全覆盖。

近几年,在眉县乡村,随着文化活动广场的投入使用,村民的生活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村里充分利用文化广场提升新民风,开展道德评议,倡导忠孝俭勤和,提升村民的文化水平,增强村民爱护环境的意识。现在,邻里关系和谐融洽了,打纸牌、搓麻将的小方桌前围拢的人不见了,家长里短的矛盾在相互交流中被化解了……

7月23日,地处华山脚下的渭南市华州区柿村传出激昂动听的华州老腔,庆祝本村“红星”文化广场正式建成。新落成的广场上,广播站、灯光球场、室外健身场、仿古戏台……一个个崭新的设施成套配备,满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柿村“第一书记”张亮表示,关中地区自古文化气息浓厚,华州老腔更是当地一绝。然而,由于过去缺少环境和设施,这些文化传统难以传承,有的甚至面临失传。自从有了文化活动广场这一载体,这些优秀传统艺术形式得到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绘就惠民乐民美好蓝图

如今,在陕西省广大乡村建成的文化广场上,投入的健身器材越来越丰富:有单杠、双杠、秋千、太极推揉器等,村民有的沿着跑道散步,一路欢歌笑语;有的摇着蒲扇坐着闲聊,说着一天的见闻……

今年5月27日,是陕西省首届乡村振兴运动会举办的第二天。当天,韩城市芝川镇芝塬村文化活动广场上一片热闹景象:巧搓玉米送亲人、抗旱提水保幼苗、手把青秧插满田……一项项融入传统农事的项目在这里开赛,来自全省各地的农民运动员精神抖擞、鼓足干劲,在比赛中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现场气氛热烈。据了解,当天的篮球比赛在龙门镇上白矾村的文化广场举行。比赛期间,该村锣鼓队为大家献上了精彩的行鼓表演,为比赛增添了看点。

倾力为基层群众打造的农村文化活动广场,必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保障广大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有效平台和载体。小广场终将绘就惠民乐民的美好蓝图。

手记

小广场带来大欢乐

■陈新涛 黄敏

文化广场对于城里人来说并不陌生,而对于农村来说,文化广场的建成极大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乡村文化活动广场,不仅成为村民健身娱乐的新平台,还成为引领农村新风尚的大舞台。

之所以农村需要文化广场,首先,群众在劳作之余需要一个放松娱乐的场所;其次,文化广场可提升村容村貌;再次,文化广场有助于乡村风俗、文明新风的传播。平日里,村上组织的广场舞、秧歌表演,以及有关单位组织的送电影、送戏曲、科普教育等“文化下乡”活动,都会在广场上举行,文化广场发挥的作用明显。

陕西省各地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进程中,因地制宜,推出各种文化活动共享共建措施,将政府重大节庆与小型、分散性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赢得群众的称赞。

随着更多文化广场的建成,广大农村还涌现出的文化能人也越来越多。他们或是由组织招募,或是自愿报名,以文化志愿者的身份活跃在百姓中间。他们中的文艺骨干,不仅带头为群众义务演出,还利用空闲时间义务辅导一批农村艺人。在他们的带领下,农村的文化活动一天比一天丰富起来,百姓也感受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富足。

新闻推荐

全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设现场会召开 展示“双创”成果 推广“双创”经验

本报讯(记者樊华)8月28日下午,全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及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建设现场会在西安航空基地举办...

韩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韩城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