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满子”
老兵“满子”张永利,被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公司燃运车间工友们尊称为检修“技术大拿”……
“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
张永利,小名“满子”,生于陕西韩城市。1989年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抵达四川省中国人民武装警察达州市武警支队开始两年军旅生涯。
夏季,潮湿闷热天气,让在北方长大的张永利很不习惯,加上新兵连高强度训练,更让他暗自叫苦。可一想到送别时父母殷切嘱咐和身边战友们的支持与鼓励,他咬牙坚持了下来。在队列训练、器械体能、格斗、擒拿、五公里越野和新兵期三个月强化训练后下连队生活,张永利不仅锻炼了体格,养成吃苦精神,更从思想上经历了一次蜕变。退伍后回到家乡,他变得沉稳坚韧、吃苦耐劳,让父母和朋友刮目相看。“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他深有感触地说。
“穿上军装就是一辈子的军人”
1991年,退伍后的张永利成为黄陵矿业公司一名职工,并被分配到招待所负责保卫工作。
保卫工作相对单调、乏味,工资待遇也不及矿井一线,久而久之,身边的同事们要么辞职经商,要么染上酗酒恶习。但张永利一干就是七年,不仅未在稳定安逸的生活中迷失方向,还始终坚持在部队时的体能训练、思想政治学习。只要在岗执勤,必定着装整齐、精神饱满,对于外来人员和车辆严格按规定登记,一丝不苟进行检查;对于小区里破坏公共设施、花草树木等不文明行为,他都会主动上前阻止。家人说他“太轴”,旁人笑他“太傻”,他却一如既往,“穿上军装就是一辈子军人,军人的职责就是忠于职守!”七年里,张永利用实际行动守岗有责、守岗尽责,多次荣获矿业公司“安全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我是一名军人,哪里需要去哪里”
2003年,正是黄陵矿区从煤炭开采向循环经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黄陵矿业开始建设煤矸石发电公司,亟待一批职工转岗投身电力行业。张永利积极响应号召,来到煤矸石发电公司,开始从事检修工作。
那时矿区人才队伍建设未尽完善,多年从事煤炭行业的干部职工对于“发电”技术还都是“门外汉”。因为没有前人领路,发电设备的检修等工作对于张永利来说,更像是一项艰巨而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没有退缩,从施工到设备安装,从电缆铺设到制作工具,不懂就多看、多问,没有师父答疑解惑就自己买书钻研。三年后,他从“门外汉”逐步成长为检修专业“技术大拿”。
2012年,因综合能力突出,张永利又被调至新成立的曹家峪焦化园区发电分厂负责输煤系统建设和代运工作。“我是一名军人,哪里需要去哪里!”秉持着这样的信念,他在焦化园区发电分厂基础建设、设备安装、人员培训等一系列工作中,始终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我深知新员工上岗缺乏经验和需要指导的窘迫。”他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系统运行规程,并现场手把手向新员工传授操作要点,为机组正式投运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4年完成焦化园区发电分厂代运工作后,张永利重新回到煤矸石发电公司燃运车间。看着当年的徒弟纷纷成长为了熟练工,工作已能独当一面,设备运行操作熟练,他又把眼光放到了如何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上,并结合设备实际运行情况,筹划参与多次系统升级改造工作,如往复式给煤机启动后,由于振动较大时常带来跑偏现象,他用槽钢将给煤机底部及侧面重新加固,确保了设备安全运行;原有振动筛为一次成型的铸铁件,需要经常维修更换,经他建议将材料改为不锈钢通条,大大降低了设备维护费用。“有张师傅在,就像吃了定心丸——安心!”工友们对他赞不绝口。(王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永刚通讯员李军刘凡)7月26日,记者从韩城市芝川镇了解到,为了改善镇区人居环境,该镇以“八清一改”为总抓手,按照...
韩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韩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