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改变一家人的命运 韩城市龙门镇阳山庄村一户普通农家20年的变迁

陕西日报 2019-06-19 08:12 大字

尧柏水泥厂是村上的集体产业,也是陈林各的丈夫上班的地方。本报记者卢萌摄

本报记者卢萌

见习记者申东昕1998年1月的一天,40岁的陈林各在韩城市龙门镇阳山庄村村委会门口排了15分钟队,领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笔分红。陈林各家里5口人,每人500元。她缩着脖子,把25张100元钱捂在怀里,还没走出村委会院子眼泪就掉了下来:孩子他爸在矿上开拖拉机,半年没见着一分钱工资。这笔“天上掉下来的钱”,刚好解决3个孩子年后上学的燃眉之急。

那时候的陈林各没有想到,这笔分红会从1998年的500元涨到1999年的1000元,2000年的2000元,2011年的1万元。到了现在,不光她和老伴儿年年分红,就连他们刚刚出生的小孙子,一年也能领到1.5万元的分红。

陈林各记得,她1980年刚嫁到阳山庄村那会儿,这里还是个传统农村。大家进门一把火,出门一把锁,日子年复一年,过得没盐没醋很寡味。

变化是从高民权当选村委会主任开始的。1993年,村两委投资40万元,办起了村里第一个选矿厂,家里情况比较好的七八家跟着入了股。股东在几年间也发展到60多家。

陈林各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她和丈夫都没文化,家里也没钱入股,只是盼望着6亩地能“种出”5口人的温饱,1台拖拉机能挣来3个孩子的学费。这样的想法在1998年改变了。

2000年时,阳山庄村对选矿厂实行了买断兼并,组建了阳山庄实业有限公司。陈林各一家每人都领到了2000元的股份分红。一夜之间,她和全村人一样,成了坐在家里的股东。

这只是一个开始。2001年的一次村民大会上,高民权跟大家一起蹲在村委会的院子里,对全村人作出承诺:“要让阳山庄村变成真正的小康村,让所有人过上家家有小车,户户分上单元房,人人有班上,意外有保险,老人领补助,看病不掏钱的真正小康生活!”

之后,村子开始为大家统一安排工作。大红的告示早早张贴到了村委会门口,村干部轮流为村民讲解:每两口人提供一个岗位;双女户、独生子女户增加一个岗位;不使用岗位的家庭,每人每月发放补助款。陈林各家被安排了3个岗位。她从一名农民变成了工人,丈夫也终于告别了一年到头发不出工资的车队,在公司当上了运输工。

2008年6月8日,村委会门前再一次聚满了人——村上投资1.8亿元建成的商住一体小区开始分房了。当了一辈子农村人,谁也没住过楼房。楼层高一点好还是低一点好,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都没人知道,大伙儿就有点骚动,怕村干部搞特权,把最好的房子拿走。

陈林各回忆,分房当天到了村委会,村委会主任直接发话,没有特殊情况,所有人抓阄,先抓顺序再抓房子。最后,村委会主任分到了阴面的房,村党支部书记分到了顶层。整个分房过程没出现一个“特权阶层”,也没听到一点儿异议。

陈林各的丈夫抓阄抓到了7层楼一套118平方米的房子。一家人凑在一起算账:房子1平方米1600元,家里除了嫁出去的大女儿外,每人分到了6万元的购房款,再加上嫁出去女儿的保有款,一共拿到25万元。相当于免费领到了房子,还附赠了6万多元的装修款。

搬进新楼房的陈林各跟大部分村民一样,成了半个城里人。家里有了房也买了小车,银行里还有存款,走路腰板也挺直了。她每天照看孙子,锻炼身体,日子过得好不自在。“那时儿子还念小学,家里连他明天的学费都不知道要去哪里凑。等到他上了大学,我已经有底气告诉他,再不用考虑钱的问题,哪怕你想要读研、出国,家里都能把你供出来。”

陈林各说这话是有村集体经济做后盾的。先后投资建设7天快捷酒店、合阳国贸大酒店;参股水素水、腾龙陶瓷……阳山庄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从一元化到多元化,从韩城到全省,建立起了选矿、水泥、餐饮、陶瓷等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体系。村子发展越来越好,全村人的福利也一路水涨船高。

2004年,阳山庄村免除了九年义务教育费用,陈林各考上大学的儿子也拿到了2000元的奖励金;2010年,阳山庄村成为全省首家实现免费医疗的村子。普通人家两口子打工一年赚几万元,村子再分红几万元,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阳山庄村变成了真正的小康村。

6月6日,陈林各给记者谈起这些年来她家的变化时感慨万千:“我们两口子没文化,只是村里最普通的一个家庭。村子富了我们也富了,是村集体经济改变了我们一家人的命运!”

新闻推荐

端午节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喜相逢 陕西“端午小长假”文化旅游活动异彩纷呈

今年“端午小长假”,全省各地天气持续晴朗,旅游产品供给充足,游客出游热情高涨。以休闲、生态、亲子、民俗旅游以为主,周边游...

韩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韩城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