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法:解脱人力的椒果园施肥器
?潘建法介绍施肥器的工作原理。
?扫码关注相关资料
寻找农民发明家
本报记者 吴永刚 文/图
“你看,这是控制施肥量大小的,在操作过程中可根据情况及时调整。为了防止大颗粒堵塞造成施肥效果差的现象,我专门在肥料斗中加上过滤网,确保施肥均匀……”潘建法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
今年55岁的潘建法是韩城市板桥镇峰火村四组农民。从2008年开始,他坚持干了一件事:利用电焊手艺和机械知识,研制出简单实用的椒果园施肥器。目前,这项发明已经取得国家专利。
“我是个农民,家里种了30多亩地,以花椒、核桃为主。平常施肥就我和妻子两人,明显感觉到吃力,雇人咱也没经济能力,就想着怎样省时又省力,这可能是我十年如一日坚持发明创造的动力吧!”潘建法说。
在潘建法家里,记者见到了椒果园施肥器。潘建法说,这个施肥器从电焊、打磨、喷漆到安装都是纯手工制作。如果把所用材料按尺寸备好,半天即可制作完成一台。
经过一番简单的安装调试,潘建法在自家花椒园里进行了现场演示。只见他把施肥器安装在柴油旋耕机上,通过柴油旋耕机驱动松土并带动施肥器前行,施肥深度22厘米,一个人可操作并同步完成开沟、施肥、覆土等程序。施肥斗每次可装化肥40公斤,在坡度小于25度的田间施肥,工作效率是人工劳作的4倍。据潘建法介绍,他的施肥器每天可给果园施肥12亩以上,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人力。
“我们这地处半山区,核桃树、花椒树种植面积比较大,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建法发明的施肥器很不错,解决了我们施肥追肥的问题。”在演示现场,峰火村村民陈晓亭说。
“下一步,我准备将这种椒果园施肥器批量生产,让乡亲们都享受到高效率施肥器带来的方便。”潘建法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卢萌见习记者申东昕在韩城市芝川镇,3年前的芝东村和现在的芝东村,简直就是两个村。过去的芝东村,垃圾多,旱厕多,臭气...
韩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韩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