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 今年完成历史文化街区划定

三秦都市报 2019-03-24 01:36 大字

历史文化遗存,是延续历史文脉,保护中华文化基因的一个重要载体。昨日,来自省住建厅消息,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省住建厅印发《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通知》。

陕西省有6座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陕西省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及历史建筑众多。目前,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座,中国传统村落71个,省级传统村落32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31处,纳入国家大遗址“十三五”专项规划的19处50个点,大遗址西安片区被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6个大遗址片区之一。现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4处,立项8处。省级文化遗产公园25处,还有很多尚未发掘和公布。已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中有近200处历史文化村镇需要进行基础设施改善和环境整治,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通知》要求,各市依法制定和实施其保护设施建设规划,积极落实规划要求和建设内容,切实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中华文化基因,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尽快启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2019年,西安市咸阳市延安市榆林市汉中市、韩城市、铜川印台区陈炉镇、渭南澄城尧头镇、榆林神木高家堡镇、安康石泉熨斗镇、安康旬阳蜀河镇、商洛柞水凤凰镇、汉中宁强青木川镇、韩城党家村、米脂杨家沟村、三原柏社村等16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17个历史文化街区,尽快启动规划期限为2035年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2019年底前完成编制工作,2020年上半年省住建厅会同省文物局将组织规划评审,报省政府审批后报住建部及国家文物局备案后依法及时公布。

西安市、咸阳市、延安市、榆林市、汉中市、韩城市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要在2019年底前完成历史城区划定工作,探索编制历史城区复兴规划,加强历史城区风貌整体管控,运用城市设计手段保护和延续历史城区整体格局和特色风貌。同时,以上6市及其他各市要积极开展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申报工作,2019年7月底前完成申报工作,省住建厅将在年底前完成全省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工作。

各地市加大

历史建筑保护资金投入

各地市进一步发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工作,提升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体系,增加市级传统村落和文化旅游名镇名录。着力提高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品质,进一步打响陕西省历史文化旅游品牌。2018年9月,省住建厅会同省文物局审查了各地申报的13个镇、13个村和3个街区,其中13个镇、11个村、3个街区符合条件,符合条件的镇、村、街区完善相关资料,于4月5日前上报省住建厅,省住建厅会同省文物局将审查结果报送省政府审批通过后命名公布。

2017年,省住建厅开展历史建筑潜在对象普查工作,认为有583处建筑符合潜在对象条件,各市要认真对潜在对象建筑进行测绘、建档,对符合条件的建筑上报市政府批准公布挂牌,确保在2019年底前完成确定工作。同时,各地市要组织广大群众和委托大专院校等社会力量,继续发掘具有一定保护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建筑,做好城市既有历史建筑基本状况调查,加强测绘、建档、公布、挂牌保护工作。

各地市要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资金投入,必要时设立专项资金,政府为引导、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措,强化资金投入,鼓励社会各界以多种投资方式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制定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鼓励产权人对自有历史建筑进行修缮保护,确保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资金落到实处。

本报记者王嘉

新闻推荐

两部门点名通报五个保护不力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据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记者王优玲)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1日发布的消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近日通报批评了五个保...

韩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韩城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