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大师”带动学艺潮 韩城市农民工返乡创业掠影

陕西日报 2019-02-27 07:00 大字

孙星亮在工作室雕刻葫芦。本报记者卢萌摄

见习记者申东昕本报记者卢萌

韩城的农民工有个特点:打工不用出远门,挣钱就在家门口。

韩城是个工业城市,就业机会非常多。全市仅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就有120多家。这些企业为当地农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加之政府不断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所以,韩城的农民工根本就不用为打工的事太过费心。他们不用外出奔波,就能有活干、有钱挣。

54岁的孙星亮,过去就是个农民工,后来他在政府创业政策的扶持下,贷款20万元,从事葫芦雕刻,生意越做越大,名气也越来越大。他创作的作品《一笔定乾坤》,在全国“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上夺得铜奖,并以1.2万元的价格被人收藏。孙星亮说:“过去跑出去打工,挣钱少不说,工作还很不稳定。所以自己创业时,心想一天能挣50元钱就心满意足了,压根就没想到一个葫芦竟然能卖1万元!”

现在,孙星亮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仔了,他成了远近闻名的葫芦雕刻大师和一名企业家。他有自己的工作室,有自己的创作基地,还有一大帮弟子和职工。附近很多农村青年都慕名拜他为师,学习葫芦雕刻。富起来的孙星亮不忘政府的恩情,几年来,积极参加市人社局组织的“送教下乡、培训进村”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先后教出了400多个学生。

曹雪琪就是这些学生中的一个。家在韩城的曹雪琪,走出校门后一直在广东打工,年年要远路奔波。现在,她拜师在孙星亮门下,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学艺挣钱两不误。孙星亮说,曹雪琪悟性好,能吃苦,很快就能独立创作作品了。孙星亮指着弟子曹雪琪的作品《脸谱》骄傲地说:“有时候徒弟的作品卖得比师傅还好,这个工笔画,刚发到朋友圈就有人出500元钱来买!”《脸谱》是曹雪琪的处女作,笔触细腻,意趣盎然,看不出半点新手的影子。曹雪琪说:“以前老在外头‘飘’,现在终于回家了。”

曹雪琪并不是职业技能培训的唯一受益者。韩城市为了帮助回乡农民工创业就业,以“春潮行动”为统领,联合农林、妇联、商务等部门,构建人社统领的全市培训大格局模式,设置了SYB创业培训、葫芦雕刻、手工编织、农村电子商务等20余种培训专业,采取“田间课堂”、“订单式”、“委托式”和“送技能下乡”4种方式,不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截至目前,韩城市已开展各类培训112期,培训1.3万人次。

家住板桥镇板桥村的残疾贫困群众王建芳,在参加妇联举办的10课时编织培训后,在人社局和村干部的帮助下,申请到了营业执照,靠自己的手艺开办了微店售卖编织工艺品。“珠串喜庆,人都爱买,我过年没有停工,刚刚把最后一批货发出去。”她坐在轮椅上笑靥如花。“人社局干部和我讲,可以去老城盘一家店铺多一个销路,我一听有道理,正着手准备呢!”

盘店铺要钱,原材料要钱,算下来就是一大笔。钱从哪里来呢?韩城市用政策对缺乏资金的农民创业者伸出了橄榄枝,3年累计为农民工群体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18亿元,扶持创业2424人;发放创业孵化基地补贴800余万元,支持在外能人回乡创办各类市场主体,通过“现场调研、技术指导、政策支持”扶持省级创业孵化基地2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5家、就业扶贫基地9家、社区工厂2家,累计吸纳就业1.2万人,让回乡创业的成功人士又带动新的一轮创业促就业风潮。

桥头村返乡农民工张富强、张海强兄弟就是创业带动就业的典型。他们在北京务工多年返乡后,利用韩城人社局发放的1000万元贴息贷款,在芝阳镇投资创立了富强宏图填鸭产业园,4年来累计销售收入达到3.9亿元,成功带动30个农户设立专业养殖区;200多人从事专业养殖,人均收入6万元;吸纳本地劳动力520人,人均年收入3.6万元。

一头是大城市的高物价和巨大生存压力,一头是家乡提供的优渥创业就业环境。在强烈的牵引效应下,韩城市涌现出一批返乡创业典型人物,并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经济水涨船高。“咱政府给的条件好,又在家门口,跟当初外出打工时完全不同了!”曹雪琪高兴地说。

据统计,韩城市共有农业人口18.2万人,其中有劳动能力10.92万人,有1.8万人常年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人员以南部镇办人员居多,其中芝川镇、芝阳镇2个镇办6800余人。与2014年相比,外出务工人员减少了1.22万。

新闻推荐

陕西省“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成绩斐然

本报讯(记者吴莎莎)近日,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县和农机安全监理示范岗位标兵名单...

韩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韩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