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亭集上置年货

渭南日报 2019-02-02 09:06 大字

渭南日报 记者 石小荣 通讯员 杨菊侠

1月27日,腊月二十二,韩城市芝川镇龙亭逢集。距离过年只有七八天了,商贩们都瞅准了年前走货的好时机,早早就占好了位置,十里八乡的人也都赶着趟儿来置办年货。

在北方有个习俗,每当过年的时候,家家都要添置新碗筷,寓意添丁增口,家族人丁兴盛。薛万根就是瞅准这个习俗,每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开上车,拉上货,到处赶集,美美地赚一把。薛万根在韩城市新城区乔南路开了一家土产店,专门卖锅碗瓢盆、瓶罐杯盏等,他赶着过年这个当口,把自己的店面搬到了龙亭集市上。

一大早,他就在龙亭集市的“白菜心”位置,撑起摊位。他的摊位足足有2米宽、10余米长,上面摆满了锅碗瓢盆,在集市上特别明显。他一边招揽顾客,一边得空告诉记者:“过年这几天赶集特别累,但生意特别好,一天要卖到两三千块钱。”

距离薛万根的摊位不远,有一个卖花炮的摊位。这个摊位很简陋,由两张折叠钢丝床拼成,一张钢丝床上放着串式鞭炮,另一张钢丝床上放着小孩玩的花式花炮,只有老板一个人在招揽顾客。记者在他的摊位前待了大概10分钟,一大箱鞭炮就一扫而空。

龙亭的集市很大,但卖衣服、卖饭、卖菜、卖布、卖肉的摊位都各摆各的道,一点也不乱。一个老太太就在卖杂货和卖布的缝隙中占了一席之地。老太太的摊位非常“袖珍”,也非常简陋,一张废旧的黄色广告布直接铺在地上,上面摆了几双手工做的小孩布鞋和几个红洋绸虎头枕。老太太和重孙女坐在一旁,乐呵呵地吃着热气腾腾的水煎包。老太太叫乔恩能,是龙亭村人,今年已经83岁了,耳朵有点背,但眼睛一点也不花,做的一手好针线活。“前几年日子不好过,我就做些小零碎换钱补贴家用。这几年花椒价好,一年要卖10来万元,孩子们不让我再做这些了,我就把卖剩下的这些货摆在门口凑热闹。”

卖布的摊位人要少些。王兰香就趁着空间大,将一眼“相中”的布料摊开来,细细地挑选。她也是龙亭村人,从早晨到中午,已经采购了好几趟送回家了。这不,又到集市上买了点卤肉,顺便再扯3个门帘的布料,回去自己按门的尺寸裁好,再轧个边,过年的时候换上。“以前家里穷,过年的时候买不起布料,都是把大人的衣服改一改给孩子穿。现在家里有花椒、核桃、葡萄,我一个人在家就收入几万元哩,不缺钱花。家里的门帘都好好的,就是有点褪色,都不用换,可是总觉得过年哩,换成新的心情都好。”刚好本村的刘自强也来到布摊,想给小孙子做个被罩,可是不知道选哪个好。王兰香就给他当“参谋”,选了一块卡通的纯棉布料,他心满意足地扯了下来。

龙亭位于韩城市和合阳县交界处,和合阳的许多村子连畔种地。距离集市不足3公里的柏瑞村乔敏茹老两口一大早就来到了集市上,她说:“我们去韩城买东西比合阳方便,时间长了,生活习惯和说话口音都和韩城人一样了,也算是韩城人了”。这次赶集,他们还列了一张年货单:牛肉、猪头肉、年画、对联……为了节约时间,老两口分头行动,乔敏茹负责置办年画、对联这些精细活,老伴负责置办牛肉、猪头肉这些。在琳琅满目的年画摊位前,乔敏茹选中了一张大大的财神爷年画,小心翼翼地卷起来用绳子绑好:“过年了,怎么都得请一尊财神、选一副好对联回去,好让来年红红火火。”

新闻推荐

与女友吵架,送给对方的爱车被卖掉 男子不远千里来柳偷开回去

记者冼冰通讯员姚芳晚报讯陕西一姓刘的男子和女朋友闹矛盾,女朋友一气之下把他送的车卖到了柳州。刘某舍不得爱车,竟然从陕...

韩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韩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