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在三秦大地上的璀璨明珠(26) 一群农村老人的幸福故事 韩城市农村幸福院见闻录
西塬村幸福院。
西塬村幸福院工作人员给老人们做羊肉饸饹。
管理员给樊大妈送饭。
本报记者卢萌文/图
这些年,韩城的变化太大了,不论是城市面貌,还是经济实力,都今非昔比。
过去,韩城到处脏乱差。现在,韩城已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宜居城市;改革开放前,韩城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小县。现在,韩城已是全国的“百强”县(市、区)。特别是财政收入,韩城一路高歌,率先成为渭南市第一个过亿元、第一个过10亿元、第一个过30亿元的地区。
大河有水小河满。那么,富裕的韩城对普通群众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温暖的“阳光”能否照到广大乡村的角角落落?
下面是一组来自韩城市农村幸福院的故事,有一群老人真诚地讲述着这个变革的时代和这座温暖的城市带给他们的满足与幸福。
饭来张口
82岁的樊爱花,身体已经不硬朗了。儿子在外打工,家里只剩下樊爱花照顾着瘫痪在床的老伴儿。老伴儿辛苦了一辈子,如今半身不遂,躺在床上不能动,连吃饭都得樊爱花一口一口地喂。没有幸福院时,老两口的饭,都是樊爱花凑合做。每天,樊爱花既要照顾老伴儿,又要做饭操持家务。有一度,她觉得快支撑不下去了。
2017年5月,论功村投资130万元,建起了幸福院,雇了专门的厨师,给全村老人做饭。从此,樊爱花就再不用做饭了。每到饭点,幸福院的厨师小刘,都会拎着两份饭菜给她送上门。樊爱花说:“我做梦都没想到,没有子女守在身边伺候,竟然还能过上饭来张口的日子。”
享受这种生活的还有姚埝村的念锁家。这是个特殊家庭:一家6口人,病的病,残的残,没有人能生活自理。家里常年吃的都是“夹生饭”。后来,村里有了幸福院,村党支部书记郝选平让念锁家入了“集体灶”,全家人顿顿吃饭不用跑,村里有专人送上门。念锁口拙,不会说谢谢,每次吃饭,他只会冲送饭的人憨憨地笑。
韩城市民政局干部张小燕说,像樊爱花和念锁这样的人,在韩城的幸福院里非常多。自从探索农村养老制度改革、推进幸福院建设以来,韩城市几乎所有的行政村都建起了幸福院,老人们在这里幸福地生活着。
3个“尖牛”
芝川镇芝东村是个小村,小村照样也有幸福院。
张天茂弯着腰在幸福院的院子里打“尖牛”。韩城人说的“尖牛”,其实就是一个像陀螺一样的玩具,有些地方叫“木猴”,用鞭子抽打“尖牛”时,它会飞快地旋转。张天茂人胖,动作笨,拿捏不住鞭子的轻重,“尖牛”刚转起来,就让他一鞭子抽得转不动了。
12月15日,张天茂喘着粗气,围着院子,一圈一圈地追着“尖牛”跑。在房檐下晒太阳的薛忠才看他满头大汗,不停地劝他:“天茂哥,歇一会儿,等老雷回来了帮你打。”
今年84岁的老雷每天也来幸福院,他不但“尖牛”打得好,还会做“尖牛”。幸福院的3个“尖牛”都是老雷做的。老雷说,人老了,干其他事都费劲,打“尖牛”不但能锻炼身体,还能回味起儿时的乐趣。幸福院院长说:“这些老人特爱幸福院,觉得在这里有集体生活的感觉。”
张天茂说,可惜这样的好日子父亲没有享受到。他说:“我是幸运的,赶上了好时代,虽然年轻时吃了很多苦,可是老了却享清福了,吃喝不愁,自由自在。”如今,张天茂除了在幸福院吃饭、和一群老人唠嗑玩耍外,就是骑着摩托车到处观光旅游了。
据了解,2017年以来,韩城市累计投资6000余万元,在全市修建了159个幸福院,每个幸福院都按照乡村最美建筑去打造。幸福院里,有宿舍,有食堂,有娱乐室,有卫生所,设施非常齐全。
一群绣花的老太太
见记者拿着照相机拍照,一群正在绣花的老太太,立即抬起头满脸喜色地对着镜头笑。
这些老人年纪都在80岁以上,最大的已90岁了。西塬村幸福院院长说,她们是幸福院里的忠实“会员”。每天一大早,她们就来到幸福院,饭一吃,就聚在一起唠嗑、绣花、玩游戏。84岁的陈竹莲说:“幸福院里多热闹啊!一群老姐妹在一起,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
西塬村是韩城市最大的村子,有4000多口人。村子里老人多,每天来幸福院的老人至少在50人。幸福院仅工作人员就雇了8名。村委会主任说:“村子大,老人来幸福院不方便,我们就专门买了一辆面包车,每天早晚,由专人开车接送行动不便的老人。”80岁的雷云芳说:“没来幸福院时,自己浑身都是病,吃啥啥不香,人瘦得只剩下骨头架子。可是在幸福院生活了1年后,体重增加了10公斤,人也精神了。”
据韩城市民政局局长赵永东介绍,为了保障农村幸福院的正常运转,保证每个老人花最少的钱能吃饱吃好,市上不但给每个幸福院拨付了16万元至40万元的建设款,同时还负担了每个幸福院的人员工资和水电费,不让老人多花一分冤枉钱。
麻将桌下的“烤火炉”
冬天的韩城,农村人的家里基本上没有取暖设施,屋里屋外的温度几乎没差别,家家户户只能依靠简易的炭炉和土炕抵御寒冷。自从建了幸福院,老人们觉得冬天一下子温暖起来了。按照韩城市的要求,每个幸福院不管是宿舍、食堂,还是娱乐室,所有的公共场所室内都必须安装取暖设施。2017年,有些幸福院过冬用的是电炉和空调。到了今年,平原村子里的幸福院,已全部换成了气暖炉。
家住富村的秦兰英老人,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在村里幸福院热烘烘的房里,一边喝茶,一边看电视。她说:“这日子好啊!不管外面有多么冷,都与我无关。我在晚年终于体会到了啥叫‘冬暖夏凉’!”
西塬村的几个老汉爱打麻将,一吃完饭,几个人就想玩两把麻将。院长心细,怕老人们坐久了,腿会冷,就买了几个取暖的“小太阳”。稍微改造后,院长把“小太阳”安装在麻将桌下面,一通电,“小太阳”就把老人的腿“烤”得暖暖和和的。老人们都夸院长是送来温暖的“勤务兵”。
幸福原来是这样
楼枝村位于西庄镇盘龙山中。村子不大,建幸福院时,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只好占用了一所老学校的旧院子。旧院子在土崖上面,四周无路,都是荒草。政府补贴的16万元连修缮旧房都不够。包联楼枝村扶贫的是韩城市国资委,他们筹集了一笔钱,把幸福院打造成了楼枝村最漂亮的地方。村党支部原书记宛幻阁发挥余热,一心扑在幸福院里,很快就把幸福院建成了模范院。村里的老人争先恐后往幸福院里跑,个个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78岁的任志新老人,常年一个人孤独地生活着。来到幸福院后,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以前不爱笑的他,现在逢人就忍不住露出笑脸。一年下来,他对幸福院的感情,比谁都要深。前不久,宛幻阁要去市上办事,临时把幸福院停了一天,结果一下子把任志新老人“得罪”了。任志新老人一见她回来,委屈得差点哭出了声,央求她,以后有事也不要临时关幸福院了。
在幸福院建设中,不管是对平原村还是对山区村,韩城市都一视同仁,同样的补助、同样的人员配备、同样的管理要求、同样的考核办法,不会因村子小,就降低幸福院的建设标准。山外幸福院有的,山里幸福院同样有。
家住芝阳镇乔子玄村的吴英杰老人说,他一辈子没有进过城。听人说城里人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他想不来那是个啥日子。现在进了幸福院,他恍然大悟——原来幸福的日子就是这个样子啊!
挂在墙上的菜谱
去过韩城市农村的幸福院后,你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个幸福院食堂的墙上,都挂着一个写满食谱的小黑板,上面写着每天每顿饭菜的菜名,天天饭菜不重样。富村村委会主任冯继红说:“我们幸福院的食堂是全镇最好的,伙食好得很!都是根据老人的饮食习惯选定的菜谱,请的都是大饭店的厨师。这里的宿舍,都是参照酒店的标准,床单一日一洗、一日一换。为了保证老人能吃饱吃好,村里每个月还要给幸福院补贴2000多元。”
按照韩城市对幸福院伙食的标准和要求,老人每天的饭钱不超过10元,所有的食材必须在指定的供应点采购。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所有幸福院都严格执行规定,每天的伙食标准大都在6元到8元间。
芝东村芝塬幸福院的管理员谢中才说,每天花不到10元,还要吃上丰盛可口的饭菜,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为了买到新鲜的食材,谢中才每天早晨要骑着摩托车到5公里外的集市去采购。一天有多少人吃饭,买多少米面油,他始终记着账。谢中才说:“我不但要保证每名老人吃好,还要保证花出的钱都清清楚楚。”幸福院的几位老太太打趣地说:“中才比女人的心都细,会管灶,会持家,把我们的生活照料得舒舒服服。”
在记者采访的几天中,天寒地冻,人们纷纷穿上棉衣抵御严寒。正是这样的寒冷天气,更衬托出幸福院的温暖。不管户外如何冷风肆虐、寒气袭人,幸福院里就像春日里的“世外桃源”,温暖又祥和。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们,其乐融融地安度着幸福的晚年。
韩城市委书记褚锦锋说:“2016年至2018年,韩城让农村老人过上了幸福生活。2019年,韩城将把建设幸福院的经验推广到城市工作中,把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工作抓起来,让城里的老人也能过上有人照料的好日子!”
新闻推荐
创作中的杜鹏程在新中国成立后居于当代文学重要位置的第一代作家,大都经历了相似的生活和创作道路。他们都是早年投身革命...
韩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韩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