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在三秦大地上的璀璨明珠⒀ 韩城古城:老房老街老味道
从文庙尊经阁俯瞰古城。
古城东北片区。
本报记者卢萌
要说韩城的变化,最好先从韩城古城说起。
因为古城很厚重,装满了历史和故事。《诗经》就说过:溥彼韩城,燕师所完。意思是,那坚固的韩(国)城墙,是燕国的军队修建的。燕王和韩王都是周成王的儿子。韩王小,势单力薄,哥哥燕王担心弟弟被晋所灭,就派了燕国的军队,一边壮威,一边修砌了坚固的城墙。
所以,这座古城,从发端的那天起,就蕴含了浓浓的亲情和温馨。今天,发生在韩塬大地上所有的美好,其实都可以追溯到那个年代。战国的烽烟,最终摧毁了那座城池。如果不是后来的隋炀帝下令重新筑城,韩城古城可能就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我们也就少了一个弥足珍贵的具有1600年历史的古城。
不是所有的城池都能经受住岁月的磨蚀,也不是所有的城池都能坚持“活过”1600年。所以,韩城古城必然成为历史的宝贝,必然成为韩城人的骄傲。这座汇聚了明清民居风格的小城,就像一座活的博物馆,“站”在澽水河畔,“站”在黄河岸边,定格成一处坐标,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眼睛。韩城越发展,韩城越变化,它的味道就越浓越地道,时时处处浸透和散发着历史与文化的醇香。尤其是近年来韩城实施古城保护计划,对原有的街巷进行了保护性的开发,给文物注入了活力,使古城焕发了新的魅力。隍庙巷、状元府、三庙等传统的街巷院落,突然间成了游人如织的景点。整个古城似乎也随之年轻起来,肩负起了韩城旅游的龙头重任,一头牵着司马庙,一头连着党家村,掀起了韩城旅游一阵又一阵的热潮。
今日的韩城古城,已经不是一座渐渐老去的城市。它的身上承载着岁月的重任,既保留了千百年散不尽的老味道,又增添了蓬勃向上的新活力。它是韩城旅游的龙头,更是韩城人的精神家园。它守着千年故土,眼望新城,一日一新,翻天覆地。
站在高高的金塔公园俯瞰,眼前的古城还是老旧的模样,只在晚间多了一些彩灯,沿着起伏的屋顶闪烁着,流光溢彩。街上行人熙熙攘攘,小吃街的广场上,羊肉饸饹的香味和着热闹的声音一起飘散。这座沉闷了许久的古城,在韩城旅游业兴盛之后,突然成了一处观光旅游的胜地,再次热闹、再次红火起来。
作为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六大古城之一,韩城古城是有很多宝贝的。走在任何地方,都能嗅到历史的味道:不管是学巷的六龙壁,还是东街的牌坊,还是随意一处屋墙上的拴马扣,都是文物、都是宝贝。文庙更是这样,古殿,古柏,古碑,从前院到后院,模样和曲阜的孔庙、北京的文庙,几乎一个坯子,难怪人们叫它全国第三孔庙。过去,它是独立的;现在,它和北面的东营庙、城隍庙,拆墙相连,成了三庙景区,成了老城最厚重的看点。清代王杰的状元府修葺一新后,对外开放。这是王杰官至宰相时,给自己盖的养老院,风格既有京城的味道,又有江南的味道,像府邸、像园林,处处浸透着文人的气息。“十年浩劫”中,政府单位在这里办公,从而躲过了打砸,原始的风貌几无破坏。一个热爱收藏的年轻人,看中了它的文化价值,把它承包后做了一个文物展览馆,收藏展览的全是和韩城有关的文物与字画。北营庙更热闹,这里曾是古代驻军的地方,类似于今天的警备司令部。院子不大,却有一个戏台。院子里摆了桌椅和茶壶,一到夜晚,游人拥来,一边品茶,一边看戏,满院子都是热闹。城南还有一处宅院,是个程姓的大户,房子盖得很讲究,并排3个院子,大而宽敞,过去显示的是气派,现在是明清民居的活化石。
韩城古城有大小72道街巷,孔子有72贤弟子。这组数字绝非偶然的巧合。这是一个处处浸满了文化的城池。几乎每一条街巷、每一个院落,都蕴藏着历史里的故事。各地的古城古镇可谓不少,但是能像韩城古城如此讲究的却并不多见。金城大街南北纵贯,把古城分为东西两城,城市布局“东神西人”,民房民院大都坐落在西城,而东城主要集中了一些庙宇。功能不同,街名也就不同。“神”住的地方,没有街市,所以街巷都以“巷”命名,比如隍庙巷、学巷、文庙巷等;而人住的西城,街巷则以“街”命名,比如西街、书院街等。贯穿南北的金城大街就像一条龙,北门外的金塔就是龙头,南门外的石桥则是龙尾,而东西两侧的隍庙巷和广场则是龙爪。一生致力于研究韩城古城的程老先生说,最早的韩城古城,比现在讲究得多,一圈有城墙,东西南北有城门,城墙外面有护城河,护城河外又有12个拱卫寨。寨子和城之间还有古桥、古塔和古寺。新中国成立后,古城的庙宇和大的古建院落,有的做了机关大院,有的做了学校,有的做了粮仓,加之当地群众的悉心保护,从而使这些文物逃过了“十年浩劫”期间的破坏,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1985年,县改市以后的韩城,为了有效地保护古城,城区从老城搬到了另外一个地方重新发展。可惜由于古城的建筑大都年久失修,加之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老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1300多座古院落,没能很好地得到保护和修缮。整个老城的基础设施相当落后,除了水电之外,其他的基础设施几乎为零。污水雨水不但没有分流,而且地下没有管网,排放完全靠街面自流,至于供热、供气,更是无从谈起。因为没有城市排水系统,地势低洼的南关,每遇雨天,都要遭受涝灾,院子被淹,门店被淹。由于居住条件恶化,不少居民纷纷搬离古城。而人员的不断流失,又不断地加剧着古城的萧条。
2009年,韩城市与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文投集团),联合投资10亿元,对韩城古城进行全方位的保护修缮和开发,以期将古城打造成韩城旅游的龙头。到目前,尽管因为种种原因,远远没有达到最初的期望,但是,围绕着古城的新生,他们还是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2015年以来,韩城古城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韩城市委市政府专门为古城成立了古城管委会和象山科教新城,一个部门管城里,一个部门管城外。他们为古城保护专门聘请了国内一流的团队,制定了3个保护规划,按照百年一遇的防洪涝标准,全方位地为古城修建了雨污排放系统,改建了供水供电系统,铺设了供热供气管道。同时,改善了古城的交通状况,围绕古城,规划新修了南二环、城东大道、东旅游路、澽水南路和双龙大道等5条分流干道。古城的基础设施得到了空前完善和提高。
为了使古城焕发生机,成为韩城旅游的龙头和亮点,除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外,他们还按照打造旅游目的地的标准,对古城以及古城周围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亮化、美化和配套建设。陕文投集团聘请古建专家,在保护修缮的基础上,对部分年久失修的古院落,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抢救性修复开发,先后修复打造了民居博物馆、三舍公馆、隍庙巷、北营庙、状元府、文渊阁、新天地、西城门、南瓮城等众多景点和业态场所。而最大的手笔,则是澽水河景观长廊的建设。澽水河是韩城的母亲河,自西向东从古城南门外流过,然后从司马迁祠东侧汇入黄河。为了发挥古城的龙头作用,同时为了使古城景区和司马迁祠景区连为一体,韩城市从2015年开始,着手打造澽水河景观长廊。经过3年多的打造,这个8.4公里长的景观长廊基本竣工。完全投入使用后,游客可以从南门码头上船,游览两岸的风景,一路抵达司马迁祠景区。在试运营的过程中,许多坐船穿越两大景区的游客说,澽水河景观长廊的打造,使韩城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增添了旅游的乐趣,前景非常广阔。
硬件改善了,环境改善了,古城也有了新的气象,但是旅游的热潮却迟迟没有到来。为了使古城“热”起来,吸引更多的人来古城旅游观光,韩城市委市政府从2017年开始,在全市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暖古城”活动,动员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和广大市民群众,每天晚上到古城消费游玩。这个活动一直坚持到现在。全市每个单位,轮流到古城“值班”,或消费,或表演节目,为古城营造热闹的气氛。这个被逼出来的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过去,由于常住人口的流失,古城是一片萧条,游客少,顾客少,许多店铺都被迫关了门。自从“暖古城”活动开展以来,“人为”制造的热闹,就像星火被引燃一样,古城的人一天天地多了起来。不但韩城人每天晚上习惯去老城溜达,就连周边县市的游客,也络绎不绝地开始造访韩城古城。尤其是黄河对面的山西人,一到夜晚,一拨接一拨地来古城消费,山西牌照的车辆在古城外随处可见。
凡是现在去过古城的人,大都有一个共识:这是一个古色古香的老城,是一个值得流连的地方,也是一个很有味道的地方。这里,有地道的韩城美食,有风格独特的民居民宿院落。尤其是那一道一道的街巷,青砖也罢,石板也好,一律都保留着岁月的痕迹。沿着它们进去,走着走着,迎面一堵墙挡住了去路,要么往左,要么朝右;再走,还是一面墙。好像没有一条巷子能直通着到底,也好像所有的巷子都没有尽头。这种迷宫一样的街巷,只是走着,就是一种体验,就是一种享受,就是有别于其他古城的最深刻的记忆。那些喜欢沉浸在这种氛围里的流浪歌手们,怀抱一把吉他,或倚墙而立,或席地而坐,自顾吟唱着《我爱韩城》那低沉悠长的歌曲:院子的大门开着,瓦上的青苔朝我微笑……
今年国庆,韩城古城迎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黄金周,176万游客在7天时间里,让韩城古城第一次见识了什么叫“蜂拥而至”,什么叫“人头攒动”!一个延续了千年的古城,在濒危时刻,经过紧急的抢救性保护和开发,终于焕发了第二春。可以预见,随着韩城的发展变化,随着韩城旅游热潮的到来,韩城古城还将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还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建超赵椅刚报道)11月20日,农业局党委组织党委班子成员、机关支部全体党员、基层党政领导、农业科技特派员代表约40...
韩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韩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