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红的党旗飘起来

渭南日报 2018-09-19 01:03 大字

(上接第一版)听到有人来,孙武贤拄着拐杖走出门,满含感激地给大家让座。“包联单位不但给我修好了漏水的房子,郭水霞还天天上门给我治病,真的太感谢党和政府了!”

今年以来,崖岔村共受理各类代办事务近3000件,办结完成2600件。桑树坪镇党委副书记宁波说,“党员代办”制度的推行,拓宽了为群众服务的渠道,转变了干部作风,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真正使群众办事“少填一张表、少找一个人、少走一个门、少跑一趟腿”。

夯实基础:

打造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

桑树镇卓立村有10个村民小组,747户2300人,党员78人,贫困户6户17人。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刘东来说,“作风过硬,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是他们的三大法宝。

近年来,围绕“锻造干部铁军、实现脱贫致富”这一目标,他们在团结班子、团结党员、团结群众上狠下工夫,历练干部队伍,狠抓集体经济,大力推行“支部+x”工作模式,着力打造“作风硬朗凝聚力强、务实求效战斗力强”的“双强”支部班子。

借助韩城市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市的东风,村上依托实际,筹措220万元修缮了村上的大佛殿。由于修缮任务大,加之工作头绪多,刘东来几乎每天要去现场四五趟。如今,大佛殿全部修缮一新。

在扶贫帮困工作上,卓立村由支部牵头,5名党员帮扶1户贫困户,利用每周的“扶贫日”活动和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定期入户走访,帮助贫困户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增强脱贫信心与致富本领。

去年9月,王庄村合并到卓立村。在此之前,由于王庄村的路不通,每年采摘的40多万斤花椒,总是要比市场价低出3块钱才能出售。两村合并后,村班子领导多次与交通、扶贫等部门沟通,争取支持,修通了4公里的柏油路。仅此一项,就为群众增加120多万元的收入。

卓立村的东山上有850亩的耕地,由于道路崎岖难行,耕地几乎荒废。今年,在支部的带领下,党员干部同心协力,修通了1.5公里的“致富路”。如今,850亩全部栽种了花椒树。

村支部不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引进3000千瓦的光伏发电,村上签订了25年合同,每年收益20万元,全部给予全镇206户531人的贫困户分红。今年,村上还建成了一个花椒烘干基地,每年可为村民增加利润40000多元。

固本强基:

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9月12日中午,在涧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产业基地,村党支部书记孙振林正在黄瓜大棚里忙碌着。围绕“抓党建、强基础、兴产业、促脱贫”这一中心,涧东村在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唤醒自主脱贫意识方面狠下工夫。今年由支部牵头,成立了涧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按照“长短结合”的发展模式,投资31.8万元,种植了12亩苍术、白芷等药材,预计4年后年收入48万元;投资50万元建了5个大棚蔬菜,预计年收入14万元。利润的25%将给予全体村民分红,贫困户在此基础上再提高10%。

在每个大棚前都立着一块牌子,上面有帮扶党员和贫困户的姓名,以及帮扶的具体内容和工作任务。孙振林说,村上有8户贫困户,大棚也正好有8个,一名党员包联一名贫困户,他率先带头与分包贫困户共包一个集体大棚。党员带头定期到包联大棚与贫困户一起劳动,既激发了贫困户劳动致富意识,又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贫困户在大棚干活,每天能挣100元,而且根据出工的多少,进行积分考评。每天的积分,还可以到村里的“爱心超市”兑换所需的日常用品。

5个蔬菜大棚,两棚种着豆角,3棚种着黄瓜。孙振林说,韩城市教育局包联着他们村,他已经和包联的领导商量好了,等过几天菜一上市,就全部供给附近学校的食堂。孙振林算了一笔账,这一季,光大棚菜就能有14余万元的收益。等到一入冬,还能种第二季菠菜,再过两年,3棚药材也能卖不少钱。

党建统领:

深耕红色责任田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杨家岭村一直都是富得流油的村子。20世纪90年代,村民沾了煤炭的光,家家都是万元户。那个时候,在韩城,乃至整个渭南市,杨家岭村名气都是响当当的。到后来,随着煤炭资源枯竭和国家经济转型的影响,这个村庄成为采煤塌陷区,村民不得不举家搬离。由于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和市场的波动,难以抵御突如其来的市场风险,昔日的“明星村”也变成了贫困村。

“只有发展集体经济,才是杨家岭村唯一的希望。”杨家岭村领导班子,以党建引领谋发展,以产业富民促增收,以班子建设、党员管理为抓手,支部、党员、群众层层带动,围绕产业做文章。

去年借助“三变改革”的东风,在新老宅基地复垦中,村上成功流转了村民200亩的宅基地,建立了花椒产业示范园。由于栽种的花椒树受了霜冻,今春村上补种了80多亩玉米和20亩大葱。

“党建引领促三变,产业富民促增收”,在这片土地上,一排大字格外引人注目。9月12日下午,杨家岭村党支部副支书郭换成正领着村民在地里拉玉米秆。他说,村上将200亩地分给4个党小组,由村支书统领,每个支委都有相应的责任田,每个月召开支部会进行评比。村上提出“我乐意、我入股、我奉献”的口号,要求20岁以上的村民,每年要义务参加5天劳动。同时村上还成立了农业托管公司,专门负责示范园里的日常杂务。

今年村里20亩大蒜收了6000多斤。9月11日,1000多人的村子,每人分了5斤大蒜,收获的玉米,每人也分了一老笼(方言)。无论春种还是秋收,那片红色的责任田里,到处都是村民劳动的身影,集体大生产的壮观场景宛如在眼前。

韩城市桑树坪镇党委书记叶鹏说,今后,他们将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在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狠下工夫,推行“支部+集体+群众”模式,不断强化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不断发挥基层堡垒的战斗作用、不断激发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以党建促进各项工作快步发展。

新闻推荐

深耕“一带一路”大市场打造资金融通大动脉 陕西加快建设丝绸之路金融中心

建设中的西安高新区锦业路超高层建筑群,将成为西安乃至陕西重要的金融资本、机构、人才聚集区。本报记者李念摄PPP模...

韩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韩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