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陋习摘穷帽抱团取暖奔小康

渭南日报 2018-08-07 03:56 大字

本报记者李欢

“前天给孙子完灯,摆了20来桌,一共只花了几千块钱。这要是放到以前,不管有钱没钱,咋都得花个两万元。”说起村里的红白理事会,魏普清赞不绝口,“以前村里过事,烟都是整盒整盒地发,现在有理事会管呢,节约得很。”

魏普清家住韩城市西庄镇郭庄砦村。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限制,这里经济发展滞后,村民收入不高,但婚丧嫁娶的排场却很讲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不说,互相攀比更是让很多人苦不堪言。

“‘穷讲究\’很可怕,因为它会把人‘讲究穷\’。”郭庄砦村村委会主任卫普军说,“扶贫可不仅是提高大家收入的问题,更要改变村民的观念,引导村民革除一些陈规陋习。咱们成立红白理事会就是这个目的,不仅要让大家有‘面子\’更有‘里子\’,把日子过好、过美。”

红事不能超过10个菜、白事不能超过8个菜、烟不能超过5元、不能整瓶上酒……一条条规定清晰明了,村委会和理事会成员一起监督落实。“其实,老百姓也不愿意糟蹋粮食浪费钱,能省点钱大家都欢迎。”村民解金印说,“有了统一的规定,谁也不用跟谁比,节俭过事成了共识,大家都高兴。”

卫普军的想法,和经济学中的一个观点很类似。他们都认为,在流动资产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应先重“节流”再关注“开源”。如今“节流”已经实现,接下来要关注的自然是如何“开源”。

郭庄砦村人多地少,且耕地多为“北林”工程,面积小、不平整,不具备发展种植、养殖业的条件。但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经村“两委”班子研究,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大家一致同意重拾手工粉条这个老手艺。

说干就干。村西头2亩闲置集体土地,成了粉条和石磨面粉的生产基地。经过大家的努力,集旅游观光、体验和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古砦豆香源手工粉条作坊很快建成并投入使用了。村里的手艺传承人被聘为技术指导。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建成的豆制品加工厂也经营地有声有色,产品远销西安、山西等地。除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外,还解决了该村和周边村子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目前,村里只剩下3户兜底贫困户。

脱贫只是第一步,过上好日子才是大目标。“咱们村已经被评为全国第四批传统保护古村落,下一步要主打‘古村、古砦、古文化\’这张牌,发展旅游业。”卫普军说,“我相信,只要大家抱团取暖共同努力,实现咱们古砦文化观光旅游规划的时候,就是大家实现小康生活的时候!”

新闻推荐

韩城法院:让老赖寸步难行

本报韩城讯(范建林记者张军建)为破解“执行难”这一难题,韩城市人民法院不断强化规范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筑牢全社会诚信体...

韩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韩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