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陵石犀:东南亚的来客 唐朝中外交流的友好见证 □袁历

西安晚报 2021-02-21 04:08 大字

献陵石犀

献陵石犀为国宝级文物,质地为陕西富平一带产的青石,通长340厘米,身高209厘米,重约10吨,造型巨大硕壮,轮廓清晰,比例上也很适当,若从宽阔处望去,更加生动威武,很适合陈放在荒郊旷野的陵墓前。

献陵是唐代开国皇帝高祖李渊的陵墓,坐落在陕西三原县境内。陵前放置的石刻中有一对石犀,1959年将其中之一迁移陕西省博物馆今西安碑林博物馆石刻艺术陈列室。石犀合口,鼻上有一像肉瘤似隆起的犀角。脚有三趾,作缓步走动的姿态。它的雕工并不追求细巧,却抓住了犀牛的特征,如颈部下垂的厚皮,笨重的身躯和姿态,一下子把犀牛的形象表现出来。石犀不仅是唐代18个帝王陵前唯一用犀牛的形象为题材的艺术佳作,也是全国陵墓石刻艺术中罕见的。

陈列在石刻艺术陈列室的石犀,右前蹄下的座上,刻有“(高)祖怀(远)之德”六个字,足以证明它是夸耀高祖威德的纪念物。用犀牛炫耀威德的习俗,早在西汉时已有。西汉平帝元始年间,王莽辅政时,曾动员黄支国国王向汉王朝进献生犀。可见西汉晚期,犀牛至少在关中已经绝迹。不然,王莽动员黄支国进献生犀就失去了他夸耀汉王室威德的实际意义,更达不到沽名钓誉的目的。高祖献陵的石犀也含有此意。它鼻子上的圆包,表明它是“圆帽犀”。这种犀牛原产于东南亚一带,现已灭绝。在《旧唐书?林邑传》中:林邑国(今越南中部)“贞观初遣使贡驯犀”的记载,提供了越南曾向唐王朝进献过犀牛的例证。据说高祖李渊见到生犀十分喜爱。建造献陵时,唐太宗李世民就特意把石犀置于陵前。唐时,中原一带见到生犀的机会很少,京畿苑囿偶有一二头豢养的生犀,也是外国进献的。所以,唐代以犀牛为题材的工艺品,都不是十分形象的。

唯有献陵石犀雕刻得十分逼真,它告诉我们,工匠们给唐高祖雕刻陵前石犀时,一定亲眼看见过生犀。献陵石犀既显示了高祖生前的威德,又成为反映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纪念品。你从它迟钝的相貌上,能感到它内在的凶猛、剽悍和厚重、磅礴之气势。既刻画出兽性的一面,又不致人望而生畏,且能吸引眼球,惹人喜爱。实为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

(图片来自西安碑林博物馆)

新闻推荐

富平县完成生产总值193.07亿元

本报讯(记者王能力通讯员薛晨卓惠敏莹)2月2日,记者从富平县有关部门了解到,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富平县生产总...

富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