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高村的“牛”书记
本报记者 张伯阳 实习记者 王乐
富平县留古镇惠高村有位人人称赞的牛书记,在村里问了一圈姓牛的书记在哪里,没有一个人知道。有位村民笑嘻嘻地说:“你是找白西峰吧?”
原来,牛书记不姓牛,他叫白西峰。大家叫他牛书记是因为他小名叫牛娃,还有个原因是他干的事很牛,一来二去,牛书记就这样叫开了。
一个人富不算富
2010年前后,白西峰因为头脑灵活,敢想敢干,早早地在县城做着水泵生意。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白西峰在城里买了房,又是第一个买汽车的人,他成了村里先富起来的人。
可是进村的路不好走,他的小汽车只能停在村外,遇到下雨天,泥泞的路一个礼拜才能好走些。
对他触动最大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上村里的小伙开着三轮车带老人出去看病,因为着急,也因为路不好走,颠簸的三轮车没走多远就翻车了。本就腿疼的老人被压在了三轮车下,虽捡回一条性命,可这痛心的一幕让白西峰心里五味杂陈。
回到家里,他反复思索后,毅然决定放弃自己在城里的生意,回到村里和乡亲们一起想办法、谋出路、同致富。
熟悉他的一位村民说:“西峰回来当村支部书记,生意都不管了,一年少收入几万元不说,还偷偷背着媳妇给村上垫钱。”
朴实的白西峰不好意思了,笑着挠挠头说:“我媳妇好哄,回去多说几句好话就过去了,就是叮咛我不能太劳累。”
就这样,一边是村里的发展大计,一边是家里心疼他的媳妇,天平的两端都是白西峰牵挂的人和事。
要想富先修路
2015年,高堂村与惠刘村合并,改名为惠高村。在2017年之前,它还是富平县留古镇的贫困村。
“咱村是农业村,但之前村里没有集体经济,乡亲们也都是零零散散的种些菜。再加上路太窄,还是土路,三轮车都不好进地里去,更别说大车了,没有客商愿意过来收大伙的菜。”白西峰发现,说来说去,最大的问题出在了村里的土路上。
修路成了当务之急。他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党员同志跑项目,跑资金,带领群众硬化巷道,拓宽产业大道,硬化生产路,改变了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活现状。
以农业为主的惠高村,水利设施落后,群众用水难、地里灌溉难,水是挡住发展的又一只拦路虎。
之前做水泵生意的白西峰,对水利技术方面比较熟悉。他和村里干部、党员一起推进村里配套水利设施的改善,修建小高抽水站1座,新打机井9眼,更新变压器4台,为全村大棚生产提供了保障,村民王玉良激动地说:“老几辈都在这片地里靠天吃饭,现在多年的旱地变成了水田,以前那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路好了,水通了,地里种啥、咋种又成了村里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农村工作不能光说不练。”这是白西峰说过最多的一句话。
“最早从甜瓜开始,后来试着又种了茄子、西葫芦、螺丝辣椒,种了这么多种菜,最后发现,螺丝辣椒的效益最好,市场空间也大。不管产多少,都能卖出去。”白西峰说道。
修了大路之后,村里组织大家沿着大路两边集中盖大棚、种植螺丝辣椒,仅2019年的产值就达到了4000万元,村上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多元。
在白西峰的带领下,惠高村建成以产业大道为核心,以辣椒生产为主体的温室大棚蔬菜基地1500余亩,成了留古镇省级农业示范园。
2014年,他又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发动周边群众流转土地400余亩,建成了留古镇省级农业示范园辐射区,促使惠高村村民收入再上一个新台阶,人均收入提高到1万元以上。
富平地区村民有养羊的传统,但同样也是零散养殖,没有形成规模、产出好的经济效益。2014年,白西峰看准奶山羊市场,率先养起了奶山羊。
在养殖过程中,因为缺乏技术、经验,他多次前往技术成熟、具有规模的奶山羊养殖基地实地考察学习,同时多方联系,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将先进技术和经验带回村里,牵头建成高堂瑞合奶山羊养殖基地和富平县现代农业综合试验示范站。
按照“支部+企业+贫困户”的模式,新建设施大棚18座,千只奶山羊养殖场1个。目前奶山羊存栏1000多只。托管10户贫困户奶山羊40只,每户年收益2000元,同时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路不好,想办法修。用水难,想办法建。没产业,想办法搞。就这样,在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路上,一件一件牛事让白书记成了“牛”书记。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刘晨杨亚龙)为助力富平柿饼产业做大做强,据统计,截至3月底,农行富平县支行共向该县2078户种柿农户累计发放贷款3...
富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富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