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宅家的日子
本报记者刘雪妮见习记者任晓彤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给人们昔日平静的生活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看着疫情的报道,看着前方那些冒着生命危险护佑人们健康和生命的白衣天使,我们极为感动又心疼。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怎么才能为防控疫情尽一份力?很显然,宅在家里,做好自我防护,让自己和家人不被传染,无疑就是对抗击疫情最大的帮助。
“安然待在家里才是减少疫情传播的最好方式”
90后的小米是一位新手妈妈。产假结束后,她就把孩子留给了老家的妈妈。腊月二十九,在青海工作的小米好不容易买到高铁票,赶回老家渭南看孩子,但没想到回到家第二天,疫情发展迅速,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公司也暂缓了外地职工返回时间。
“难得有时间看看孩子,也让妈妈稍微轻松点。这几天每天除了照顾孩子,我就看看专业书籍,工作这两年,感觉自己还有不少知识盲点,要把工作做好,必须把这些盲点解决了,好多人都说我在家里无聊,我反而觉得一天还挺忙的。”小米这样告诉记者,“居家防护肯定是最有效的方式,我家平时串门的亲朋好友特别多,爸爸也喜欢出去转,年三十我和妹妹就把串门的亲朋劝回了,让爸爸也待在家里不准出门,毕竟家里有小孩,安然待在家里才是减少疫情传播的最好方式。”
“希望能为抗击疫情做点事”
“你们在这里值班守村,更要注意安全。这点东西不成敬意,再有啥需要了就给我发微信。”2月3日,在庄里实验区杨家村防控检查点,村民樊少华将消毒液、矿泉水、面包、口罩等物资送到了这里。
樊少华和丈夫一起在村上开了家柿饼加工厂,年前厂里的柿饼基本已经销售完,本来想着趁过年好好和亲朋好友聚聚,但突发的疫情打乱了她的计划。这些天,因为丈夫一直带着村上的年轻人在村口值班,她就将两个孩子都送回婆婆家,自己一个人待在厂里看门,给丈夫做饭。
“我老公每天早早就出门了,经常凌晨才回来,比弄柿饼那些天还辛苦。我在厂区就能看到村口,每天看到他们那么冷的天在检查点值班,总想着能不能为他们做点啥。和老公一商量,我们就想办法采购了1000个口罩、10箱面包、20件矿泉水、20箱方便面,分别捐给了镇上和村上,还拿出了一点现金捐了,希望能为抗击疫情做点事。”樊少华边忙着收拾丈夫脱下的脏衣服边说。
“抓紧充电,提升自己”
“曾几何时,我的理想就是每天吃了睡,睡了吃;但疫情来临后,只在家闲了两天,就无聊得受不了了。”住在市区的李明说的这番话,想必说出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声。
为了不让自己继续颓废,大年初三,李明和老公王凯商量后,决定为彼此列个计划表,要利用这个假期好好“充个电”。
9:00看书、11:00做饭、13:00午休、14:30学插花、16:00练瑜伽、19:00看电影……详细的计划安排,不仅帮助李明“消磨”了时间,也让她每天都过得规律而充实。
“之前和老公总是在外面吃饭,现在喜欢在家做,这不最近迷上了做凉皮。”说着把自己做的凉皮的照片翻给记者看。这几天不仅把之前没看的书给看了,她还和老公一起迷上了学习强国,每天都会定时去看一下学习强国的内容。对李明来说,这个不出门的假期,也是她提升自己的机会。
“停课不停学”,网课正流行
“这道题属于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知识点,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个概念……”家住城东的王老师这会闲不住了,正在和他毕业班的学生通过微信视频的方式进行线上授课。
“疫情爆发后,咱们这边很快便采取措施,延长假期、推迟开学……受疫情影响,孩子们都不回来,老王就闲不住了,说现在提倡‘停课不停学’,又开始在网上给学生上课了。”王老师的妻子李女士指了指正在上课的丈夫。而同样宅在家里的李女士这两天终于把自己之前想看没有看的电视剧给看完了。
“陪伴,也是一种幸福”
这个春节注定是被“疫情”打扰的假日,过去的几天里,各级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农村和社区干部等都取消假期,离家去参加防疫工作。“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不聚会”成为这个假期听到最多的话。
“昨天给小荔枝做了新造型,今天学会了做家常菜,这个春节解锁了好多新技能,也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昨日,家住富平县的小张在朋友圈晒着这几天她的幸福。小张是富平县一所高中的老师,小张的爱人从事贸易工作,家人真正聚在一起的日子很少。
“受疫情影响,年三十开始我们都待在家里,一起看新闻、做饭、一起照顾孩子,这个感觉真好。”
让小张开心的是,老公的厨艺让她“口福”不断。
“因为疫情,今年老公公司延迟上班,有了充裕的时间展示厨艺,红烧茄子、糖醋鱼、擀面条,我和女儿陪着他一起做饭,一家人过得很充实。”小张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程宇婷)1月13日至14日,市安委办第三考核组对庄里试验区、富平县2019年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考核,同时对百日安全...
富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