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银沟遗址 考古有新发现 这里曾是 繁华六百年的义亭城

西安晚报 2019-01-15 05:13 大字

大图:灰坑遗址小图:壕沟遗址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与最富庶的时代,1月14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这一时段也是富平历史上最强大与最富庶的时代。陕西省考古专家在富平银沟遗址考古发现了历史上繁华了六百年的工商业城镇——义亭城。

银沟遗址分布有城址和陶窑炉群遗址

银沟遗址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县城东北角,目前考古得知是一处唐代至元代的大型综合遗址,以城址与制陶窑场为主,另有其他种类手工业遗存分布,并有普通的居址、寺庙遗迹等,分布面积约2.3平方千米。

在2012年、2016-2018年,考古专家两度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共发掘1400平方米。根据出土文物显示,这里在唐代、宋代、金元时期均有叠加使用。目前发现的遗迹有宋元时期的壕沟、房址;唐宋时期的道路、水井;唐元时期的陶窑、灰坑。唐代土层出土有陶器、砖瓦以及兽面砖、鸱尾等高等级建材,还有三彩、瓷器、坩埚、石器。宋代土层出土有陶器、砖瓦、瓷器、骨器、钱币、坩埚、三彩、石器等。金元土层出土有陶器、琉璃瓦、砖瓦、瓷器、钱币、佛教类塑像与经幢。

考古队发现银沟遗址范围内分布有两组壕沟,其中北部壕沟接近于封闭的长方形,勘探结论认为有可能是城址,或者类似遗迹。南部壕沟由一条东西向的壕沟与一条南北向的壕沟组成,两条壕沟的东北端垂直相接。另外,在两组壕沟之间分布有两处成规模的陶窑炉群遗址。

两座城址南北相对,距离160米。中间地带分布着两处规模较大的陶窑群,旧106省道从中间地带穿过。两处陶窑群呈东西分布。银沟西侧的遗迹密集区遗物以建筑材料与日用陶器遗存为主,显示这是一处居址区。在遗址的西北部,根据勘探主要分布着墓葬,为墓葬区。

考古找到了

历史记载的义亭城

遗址的文化堆积层中,金元土层与宋代土层出土遗物以各类生活用器、手工业工具与建材为主;唐代土层出土遗物以手工业制品与工具为主。陶窑出土有唐代兽面砖、鸱尾等高等级的建材,还有见于节愍太子墓出土的同类陶罐,还出土宋代磨痕装饰的陶器,制作精良,元代多足陶盘。

通过对银沟及周边地形的考察并进行了相关水文分析,考古专家判断银沟原本是一条人工沟道,其形成的时代晚于唐代。考古专家认为,银沟恰能与南城址在位置、规模、走向、遗迹分布情况上相吻合,绝非偶然。因此,判断银沟可能就是南城址西侧的围沟。

文献记载,唐开元年间,将富平县从石川河北岸迁至义亭城,至元末又迁至窑桥寨。该遗址与文献记载唐代至元代的富平县城地理位置完全一致,遗址的文化层时代也是唐元时期,结合揭露的遗迹与出土的遗物,考古专家判断,银沟遗址就是富平县城——义亭城所在。

目前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

唐宋县城遗址

考古队发掘显示,在唐代土层里,遗址南部分布密集的灰坑,堆积有大量的红烧土块,显示这里曾有发达的手工业生产,主要是生产陶器、砖瓦、骨器,还有其他种类的产品。到宋代,应该对该区域进行了平整,成为居民区,根据遗址出土大量精美的瓷器和大量制作精良的陶器,显示这里在宋代有繁荣的商业活动。

南城址使用时代从唐代至元代,唐代主要是作为手工业区,而在宋元时代主要为居民区。南城外侧从唐代至元代一直是手工业区域,手工业以制陶业为主,而且相当发达,其制品质量上乘,可以确认的是有产品供定陵陪葬墓之节愍太子墓中随葬所用。

银沟遗址是一处唐至元代的县城遗址,包含有围沟、居址、建筑基址、手工业区、墓葬区,能反映当时县城及底层人民的生活生产状况,对研究丰富唐至元代的社会生活经济等方面是极好的基础资料,是目前全国仅见的一处保存完好的唐宋县城遗址,能反映唐宋变革期县城及居于其内的普通工商业者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对于研究富平县的工商业与京城长安、帝陵及耀州窑的关系有重要作用。

首席记者张佳

新闻推荐

黎新正:情满王庄

黎新正(左一)向贫困户廖胜利(中)讲解柿子树修剪方法。张建著本报记者贾建军文/图“田小兵,你把樊卫阳喊上,马上来三庄组唐...

富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