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山深处的扶贫故事 记富平县赵老峪南村第一书记燕宏艺扶贫二三事
阳光讯(记者 杨月锋 文/图)赵老峪南村地处富平县北部山区,与铜川市印台区接壤,2015年由原来的十二盘村、青兰村、山桥村、武岭村合并而来,地理位置偏僻,山大沟深,存在“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诸多难题,是全县条件最差的贫困村之一。
近年来,在党的扶贫搬迁政策指引下,在省市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赵老峪南村在全县率先开展了整村易地扶贫搬迁,在这一过程中,燕宏艺作为县发改局干部,也积极参与了此项工作。然而,搬迁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发展致富才是最终目标。为把党的各项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好,2016年初,受组织委派,他担任了赵老峪南村第一书记。为搞好驻村帮扶工作,他一直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畏严寒酷暑,经常深入走访群众,强化组织建设,宣传政策,鼓励发展,扶心扶志,一刻也不敢有松懈思想。
扶贫工作是一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硬仗。在此过程中,他和他的战友,在扶贫的道路上也发生些了许让人难以忘却的故事。
“三顾茅庐”显真情
家住青兰组的赵红峪老人今年78岁,与本分老实的儿子赵备战一起居住在山区,房屋是土坯危房,夏季为解除危险,由包联单位县发改局出资,进行了改造。备战是文盲,不会用手机,不会骑摩托、也骑不了自行车,其他群众基本已经搬迁到新区了,而备战父子俩因为一直没有出山生活过,担心搬迁后不能适应新环境,一直不愿搬迁。2017年11月底,眼看就要第二次摇号分房了,备战还在犹豫,搬迁协议还是没签,燕宏艺和村组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要是错过这次机会,住上新房也许还要一年半载。
为此,他和帮扶领导干部,连续三天到其家里做工作,第一天,说通了备战达后,老人交了5000元购房款,但他们临走时,备战变卦了,要走了5000元,并说有这些钱,还不如买的吃肉呢;第二天,他和包联干部一起又到备战家做工作,但备战还是不同意,态度坚决的让人心灰意冷,又是一次无功而返;第三天,当他们再次来到备战家的时候,备战说:“你们还来干什么?”他说:“跟你说一说,让你看看山外小区的现代化生活。”终于,在他们一连三天耐心地劝说下,备战在搬迁协议上摁了手印。但他从备战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还是有些许不情愿。
12月2日,是薛镇今年第二次分配搬迁安置住房的日子,备战在拿到新房钥匙的第一时间,就悄悄进房里看了一圈,出来后见到燕宏艺后,高兴地说,这事还真多亏“燕书记”帮忙,要不他还真不信这事是真的。听到这,他鼓励备战说:“好好干,搬出来后,再给你找个活干,就有钱挣了。”
至此,赵老峪南村贫困户搬迁工作首战告捷。
“不畏艰辛”真帮扶
毛甲强,48岁,身体状况一般,父母在前两年去世,他和媳妇、儿子一家三口住在武岭山顶上的茅草屋里。儿子在薛镇上初中,家里养了10只山羊和一头耕牛,种了10亩薄地,到他家去下车后还得再走20分钟的上坡路。全家主要收入就是低保,日子过得紧巴巴。在接下来的帮扶中他每次到甲强家都动员先搬到山外,并给他找个联系了住处和临时工作,告诉甲强生活方便了,收入也高了,为啥要困在这呢?但甲强总说,农民不能不种庄稼,况且他还舍不得卖牛羊。就这样,一直到今年5月份,眼看汛期到了,甲强家的房子真让人操心。
搬迁安置房还没有建成,一直不愿离老家的毛甲强还是不愿意临时搬。正逢,县上出台了“两个全覆盖”政策,要求做好贫困户的小产业帮扶和人居环境改善,燕宏艺及时向局领导作了汇报,争取资金1万元,计划给毛甲强搭建三间彩钢房,解决危房问题。可是,要想给毛甲强建房,困难重重,一是路不好、二是没人。到毛甲强家的道路十分危险,建筑材料怎么上去,没有经验的三轮司机根本不敢去开,且山区所剩不多的几户人家,住的又都分散,建房没人手,屋面拆除、墙体地面修补,都没人弄。
关键时候,他和村干部,组织6名党员干部群众,顶着6月的酷暑和蚊虫叮咬投入到建房中,在三轮拉运材料途中,他亲自在危险路段负责指导通行,保证了安全施工。当他们把一切收拾停当后,已是晚上11点多。看到彩钢房建好了,他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出谋划策”促发展
2016年10月,经过调研,他争取包联单位支持,向贫困户提供了5万株优质油用牡丹苗,在山区试种了20亩,实现了水土保持、群众增收的双赢,也引燃发展山区特色经济产业的火种。与此同时,结合搬迁实际,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包联单位县发改局积极协调争取扶贫资金300万元,利用杨范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屋面建设了340千瓦的光伏电站,年可增收70万,该电站在全县首屈一指。在他的影响带动下,2017年5月,又引进来了陕西山水林田生态农有限公司,计划投资4300万元,建设金银花庄园,走生态农业加休闲观光农业之路,按照“支部+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现在已种植金银花100亩,吸纳当地劳动力20余人。目前,他利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机遇,正在筹划柿子加工、食用菌生产和赵老峪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是我们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
“要珍惜机会,勤学习,不怕吃苦,认清自己担当的角色,做群众的知心人,在基层经风雨,长才干。”这是他驻村工作之初,写在笔记本扉页上的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舍小家、顾大家,克服种种困难,历经扶贫工作的种种艰辛,用平凡的小故事,书写着自己的不悔人生。大山里的扶贫故事只是农村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而这些故事,也正折射出了脱贫战役的胜利之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能力通讯员王腊梅)11月13日晚,由富平县阿宫剧团改编的阿宫腔传统戏《青天女巡按》在江苏省丹阳市百姓剧场一经...
富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富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