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厕所体现大民生

拂晓报 2018-10-19 11:30 大字

“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夏天蝇蛆遍地,满院臭气熏天。”埇桥区曹村镇马湾村河庄自然村,66岁的村民白广荣这样形容村里传统旱厕的过去。

改变从2017年11月份开始,政府投资1500元,为农户配备一个容量1.5立方米的“三格式”黑色净化桶和一个便池,农户根据自身需要配备厕所建筑,每个水冲厕所总投资约2000元左右。白广荣的水冲厕所建在自家两层小楼的西墙角下,约6平方米,中间是一个白色便池,左边是一个手压式马桶,便后,用手在马桶上方的按钮上轻轻一按,通往便池的水管立刻就会将粪便冲洗干净,方便、省力、干净、卫生。笔者在现场看到,白广荣家的净化桶全部埋入地下,上面只露出3个直径约20公分的出粪口。村干部刘文田介绍,所谓“三格式”净化桶就是:粪便通过水冲进入第一格净化后,再流入第二格,以此类推,农户约4至6个月出一次粪便。河庄自然村有106户人家,通过逐户实施,整村推进,目前已经建设86个水冲厕所。

每家每户便池里粪便如何处理?“村里配备了一辆2吨自吸式粪便车,出粪便时把粪便车内的自吸泵头插入便池第一格内,不要10分钟就能将一户的粪便抽净。”曹村镇中心医院院长陈振说,这种通过发酵腐熟后的粪便,都是种菜、种粮的上好肥料,供不应求。通过收取成本费,也保证了粪便车的正常运营。

曹村镇闵祠村闵祠自然庄有570多人,2017年9月,政府投资近20万元,建设3个大型水冲厕所。“两块砖、一个坑”的旱厕成为过去。走进位于村委会西南侧的水冲厕所,2.5米宽的水泥路两边,各有一个长14米,宽4米的小花园,里面栽有山竹、桂花、石楠等9种绿化树,男、女厕所各有6个便池,前后墙上有两个一米见方的通风窗,水冲桶每隔5分钟冲一次水,厕所内没有一点异味。责任人闵祥宝正在厕所里用除臭喷雾枪除臭。“这种除臭液是卫生部门统一配发的,喷洒后15分钟内迅速降低异味,可持续24小时。”闵祥宝介绍。这个公厕南端,是一个深2.5米、长6米、宽4米的化粪池,排出的粪便进入化粪池,污水则通过下水道进入村里的污水处理厂。从此,闵祠自然庄500多名村民,步入5分钟“厕所圈”。

近两年来,埇桥区以厕所革命为抓手,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和健康共建共享。改厕前后的村民健康知识知晓率由不足70%,提升到75%以上,饭前、便后洗手比例分别提升20.5%和26.2%。改水改厕项目实施地区传播疾病发病率得到明显下降,其中痢疾、伤寒和甲肝发病人数分别下降32%、23.4%和36.5%。

郑杰  闫瑜

新闻推荐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富平县第二人民医院健康扶贫工作亮点回眸

通讯员鲍文华从健康知识宣教、政策宣传、签订帮扶协议到疾病筛查、入户巡诊随访等,富平县第二人民医院自健康扶贫工作开展...

富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