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的变迁

三秦都市报 2018-07-14 00:00 大字

2015年,西安一酒店里,一对新人手挽手走上舞台,新娘洁白的婚纱是这场婚礼上最璀璨的明珠

1990年,铜川市,婚礼上大家压着新郎鞠躬,当时婚礼台上用的是最流行的双卡录放机姚忠智摄

2017年,陕西安康,住在汉江边的苗苗,租了一艘船迎娶新娘

2003年,渭南市富平县曹村,一对新人携手走上幸福路姚忠智摄

2000年,陕北米脂县刘家峁村,新郎在众人的簇拥下背着新娘走进自家的院子

姚忠智摄

2015年,西安市26人骑自行车组成的迎亲队伍,新郎官张亚龙载着新娘,一路上,小伙们唱着《今天你要嫁给我》

2018年,西安街头浩浩荡荡的接亲车队

1980年,铜川王益区,一对新人带着嫁妆出发了

姚忠智摄

改革开放40年来,城乡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40年间,从陕西关中、陕北、陕南婚礼的演进,摄影师们也从胶卷到数码相机的技术更新换代中,用镜头记录下中国式婚礼的变化,让影像记录了这个时代的变迁。

今年60岁的姚忠智,家住铜川市,从事婚礼拍摄已经整整38年时间。他告诉三秦都市报记者,上世纪80年代初期,新娘的嫁妆一般是父母请当地木匠做几件实用的家具。随着发展,三轮小货车成了结婚最好的交通工具,嫁妆的样式也发生了变化。当时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就会选择流行的海鸥单筒洗衣机、海燕电视、南方125摩托车、双单门电冰箱、双卡录放机等,所谓“三转一响”。

进入新世纪,秦巴山区的年轻人出门打工挣了钱,回家盖起楼房,开上了小轿车,结婚也不忘紧跟时尚的脚步。家住汉江边的小伙子苗苗2017年娶回了自己的新娘,他的方式更特别,直接租了一艘船。他说,要让这碧绿的水、青翠的大山见证自己的爱情。

时代的快速发展,婚礼的样式越来越多,但爱情的主题没有改变。无论是从前的三轮车接亲还是现在的迎亲车队,或是个性青年骑自行车、坐敞篷观光大巴等方式,迎娶的,都是满满的幸福。

文/图本报记者陈飞波

新闻推荐

《岁岁年年柿柿红》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 制作人是东阳人

近日,电视剧《岁岁年年柿柿红》已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这是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推荐剧目。...

富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