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破烂王”要脱贫了

渭南日报 2017-12-11 05:01 大字

本报记者白冰涛

“如果人生的光景是分节过的,清风镇的一节,那是一堆乱七八糟的麦草,风一吹就散了。”在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里,贫困户刘高兴进城拾破烂,以苦为乐、苦中作乐,为自己“当人上人”的梦想执著奋斗。

富平县的赵树盈和小说主人公的经历颇为相似。不同的是,赵树盈就要脱贫了,用他的话就是“挣钱有门路了,娃的学费不愁了,生活有保障了,再不熬煎了。”

赵树盈的老家在商洛山区,那是个在他看来既贫穷又落后的地方。谁不渴望拥有幸福富足的生活?他也尝试过,挣扎过,但温饱问题始终是个大难题。走出大山,是他的梦,也是他作出的最坚定的选择。

2004年女儿出嫁,赵树盈带全家迁移到富平县淡村镇中合村。他觉得这就是命运改变的开始,然而,起初的生活依然艰难,可以说身无分文。为了养家,没有技能的他开始捡拾废品,他想只要自己足够勤快,苦日子总会过去。

妻子身有残疾,儿子还小,每天早上,他帮忙做好早饭,安顿好家里才出门。走村串镇,一天到底走了多少里路他不知道,只清楚前天挣了七八块钱,昨天多挣了两块钱。当然,也有运气不好的时候,挣的钱不够糊口,晚上饿得睡不着。这时他会告诉自己,明天再早出发一点,回来再晚一些。

别人的歧视,对他来说不算什么,毕竟日子过得确实不如人,但自己不可能一辈子只拾破烂,能改变的去改变,不能改变的去适应。

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赵树盈家的生活确有改善,可是和村里的人差距却越来越大。

“家里连围墙都没有,房前屋后堆满了破烂,连个放脚的地方都没有,是全村最贫困的一户。”中合村第一书记赵晓珂记得第一次来赵树盈家看到的景象,他感到痛心,决定帮助他们。

改善人居环境是第一步。今年4月,富平县财政局出资为赵树盈家修了围墙,用砖铺了院子,建了新灶房。站在被漆的红灿灿的大门前,老赵高兴地笑了,家里环境变好了,人的心情也变好了,不由地憧憬更好的生活。(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5年前因触电 痛失四肢 富平28岁小伙刘海斌 坚强面对人生

12月5日,用左上臂配合着叉子,刘海斌正在熟练地吃面条华商报记者唐保虎摄2012年,因电线掉落,渭南小伙刘海斌被电击伤,送医后四肢被截。面对身体所遭受的重创,刘海斌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坚强面对,从学吃...

富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