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今年渭南3万多名干部 投身脱贫攻坚一线

西安晚报 2017-10-14 04:41 大字

渭南市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个,省级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县6个,革命老区县3个,富平县、白水县、合阳县的6个村属于深度贫困村。今年以来,该市坚持将***、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突出“六个精准”,扭住“八个一批”,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在精准施策上做文章,在精准脱贫上求突破,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良好。

构建六大工作体系

划定“八个一批”路线图

渭南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吴蟒成向记者介绍,脱贫攻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标、政策、责任、作战指挥、社会动员和督查考核构成了这个系统的基本框架,起“四梁八柱”的重要作用。为此,渭南举全市之力,构建并逐步完善了六大工作体系。确立了“四年脱贫攻坚、一年巩固提高”的总体目标,划定了“八个一批”路线图,明确了“2017年6.65万贫困人口脱贫、205个贫困村退出、大荔县整体脱贫”的目标任务,确保脱贫攻坚有的放矢。今年,继续动员全市800多个部门扎实开展“三联三包”活动,1267名第一书记、3万多名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一线,为决战贫困、决胜小康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产业扶贫是拨穷根的治本之策,没有产业带动,难以彻底脱贫;缺乏产业支撑,难以持续脱贫。渭南坚持立足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机遇,突出三产融合,创新扶持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渭南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启动了渭南市畜牧业振兴发展追赶超越规划,加快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实施区域公用品牌战略,把产业扶贫与建设现代果业强市紧密结合,让果业成为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突出示范引领带动,把产业扶贫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紧密结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破解贫困户“单打独斗”难题,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28家、家庭农场1646个,探索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园区带动、集体经济带动等产业扶贫模式,建立了风险可控、利益均沾的运行机制,年内共带动1.72万名贫困群众就地就业。

统筹社会各方要素

凝聚脱贫强大合力

吴蟒成说,渭南注重聚合部门力量,统筹社会各方要素,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移民搬迁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是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手段,全市75个安置点中66个布局在城镇规划区内,集中安置率和城镇化率分别达到了99.97%和95.86%,走在全省前列。就业扶贫实现“输血”变“造血”,秉持“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理念,围绕“每一户贫困家庭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目标,坚持不懈推进就业扶贫,全市帮扶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3.99万人。按照“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思路,不断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建成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24个,市县创业孵化基地92家,落户企业1124个,就近吸纳劳动力5.2万人。按照“群众市场需要什么,贫困劳动力需要什么,本地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培训思路,采取“集中+分散”“田间+夜间”的方式,把培训课堂设在群众家门口,设在田间地头,有效强化了1.29万名贫困群众的致富技能。

健康扶贫严防“病根”变“穷根”,渭南把加大健康扶贫力度作为防止“病根”变“穷根”的不二之选,广泛开展“万名医生包联因病致贫户行动”,选派10935名医生对27097户因病致贫家庭进行了包联救助,走出了一条符合渭南实际的健康扶贫新路子,现在正在全省推广。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今年共发放各类资助金8357万元,受益学生13.3万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实现零辍学。开展了“万名教师帮万名贫困学生”、贫困地区师资提升,高中高校对口支援、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改造等一系列活动,使贫困地区学生与城市学生享受到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

吴蟒成表示,脱贫攻坚是重大政治任务,更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渭南将一如既往地持续用力、常抓不懈,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奋力夺取新的更大胜利。记者张松

新闻推荐

1-7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本报讯(记者王晓宁)日前,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今年1月~7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91.42亿元,同比增长19.4%,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9.1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十市第四,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其中,...

富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