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父子同校上大学爸爸是新生儿子成“学长”

皖江晚报 2017-09-15 16:07 大字

孙新科和儿子孙英康

这个开学季,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杨凌职院)校园里有一对特殊的父子,父亲是今年考入该校的新生,儿子已经大二,算是父亲的“学长”了。这个开学季,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杨凌职院)校园里有一对特殊的父子,父亲是今年考入该校的新生,儿子已经大二,算是父亲的“学长”了。

父亲:学成后带动村民一起做职业农民

富平县庄里镇神芝村44岁的孙新科,是杨凌职院生物工程分院富平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班的一名新生,9月10日报名后,他正式成为一名大学生。而他21岁的儿子孙英康是该院交通与测绘工程分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大二学生。

13日下午,谈到与儿子一同到杨凌职院上学,孙新科笑言并不是巧合,而是早有“预谋”。

孙新科告诉记者:“我是一名职业农民,承包了二百多亩土地,经营家庭农场。自2011年起,每年都来杨凌农高会看项目学知识,对杨凌职院也有所了解。2016年,杨凌职院与富平县政府联合开办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班,由于我知道这个消息较晚,错过了报名时间。”孙新科说:“我之前经常参加我们县上农广校的培训,深感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想到杨凌职院的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班继续学习,学成后带动村民一起做有知识有技术的职业农民。”

去年,儿子孙英康填报高考志愿时,孙新科建议儿子选择杨凌职院。去年孙英康以388分被杨凌职院录取。

“今年,我直接报名参加了杨凌职院的单招考试。”孙新科说。报名通过后,孙新科除了闲暇之余看书外,还在富平县农业推广培训学校参加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他收到了杨凌职院的录取通知书。

儿子:室友调侃我是我爸的学长

决定考大学后,村里有人说孙新科这么大年纪了,和儿子在一所学校多尴尬。

“孩子和我都支持他上学,就像农村话说的,‘干啥要懂啥嘛\’。”13日晚通过电话,孙新科的妻子杨瑞娟对记者说,“他开始告诉我想要上杨凌职院学习时,我也挺发愁的,家里种这么多地,他去上学的话,就得我一个人干。可后来想想,想把家庭农场做好做大还得多学知识,就支持他考了。”

杨瑞娟说,近一年来,他们白天干农活,晚上他看书。上这个学,好在不是全日制的,有时回来也能帮着干活,实在忙不过来就打算再找人来干。

对于父亲和自己在同一所学校学习,孙英康说:“我爸来上学我很支持,掌握多点知识没啥坏处。我宿舍室友调侃我,你爸以后和你就是学弟和学长关系了。笑过之后,我还是很佩服我爸的。”

学校:修满学分将获大专文凭

杨凌职院生物工程分院教师刘颖沙说:“孙新科等30名富平职业农民是杨凌职院招收的第二批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班学员,都是经过报名、笔试、面试等程序严格录取的。”

据生物工程分院副院长范学科介绍,自9月10日,共有112名学员在杨凌职院

西校区报到注册,之后参加学院新生入学军训活动。教育班的专业课程设置包括13门公共基础课、7门专业基础课、9门专业核心课、5门实践操作课和7门能力拓展课。通过3年学习,这些学员和在校大学生一样修满136个学分后,将获得国家认可的大专学历文凭。

据华商网报道

新闻推荐

寻访历史文化搜集革命故事西安工业大学社会实践活动见成效

2017年,西安工业大学组织200余支实践团队,奔赴北京、内蒙古、山西、河南、云南、安徽、四川、河北、甘肃、江西、浙江以及陕西等省(市)、自治区开展了理论宣讲、***、一带一路等活动,取得了良好...

富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