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党建领航脱贫路

渭南日报 2017-09-01 22:43 大字

(上接第一版)就拿“园区工人”李亚妮来说,她本人体弱多病,丈夫患有智障,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她家被确定为贫困户后,园区将她招进园区务工,平均每月工资1500元左右,每年收入近18000元左右。憧憬今后的日子,李亚妮干劲十足,信心满满。

这是美原镇加强党建引领、强化支部带领、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美原,是富平县东北重镇。相传为秦始皇赐王翦美田千顷之封地,频水流经,土地肥沃,故称美原。毕竟,美丽的传说终归是传说。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该镇经过精准识别和数据清洗后,尚有434户的1285名群众还生活在贫困之中。怎样才能让贫困群众拔掉穷根子、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面旗。脱贫攻坚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建到哪里!脱贫工作干到哪里,就让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发挥到哪里!让‘火车头\’带动‘脱贫火车\’走……”在全镇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上,镇党委书记薛朝一席铿锵有力的话,为党组织“抓党建、促脱贫”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要求。与此同时,向全镇党组织和党员发出了题为《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倡议信,要求全镇党组织和党员冲锋在前、当好先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于是,在美原全镇上下奏响了党建领航促脱贫的“交响曲”。

该镇团结村由村支部和村委会牵头规划流转300亩土地,成立了以葡萄种植为主的农业园区,交由新型经营主体经营。他们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园区)+贫困户”的模式,形成了“党支部引领、经营者管理、贫困群众务工”的格局,实现了三方受益,可谓一举三得。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是党的战斗力的基础。在脱贫攻坚中,先富起来的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着贫困群众“一起走”。于是,美原镇采取“1名党员+N名贫困户”的办法,扩大党员的带动效应,建立了一批手拉手、心连心、抱团发展的“党群致富联合体”。

秦香辣椒专业合作社董事长王新胜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在赵村父老乡亲的眼中,王新胜不仅是一名党员,还是一名致富能手,他发动辣椒种植大户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先后流转土地200余亩,成立了以种植蔬菜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他二话不说,接纳5名贫困群众到园区上班,每个贫困群众年收入均在15000元以上。

“共产党员就是一盏灯,让党徽的光芒照亮贫困群众的致富路,才不枉费了共产党员称号!”王新胜满怀激情地说。

打赢脱贫攻坚战,激战正酣。该镇主管扶贫工作的陈奎荣介绍说,他们在陕西省通讯管理局、市外经局以及县住建局、农发办、地税局、不动资产管理局、总工会等包联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全镇形成了追赶超越、共奔小康的生动局面。

两个“全覆盖”

——美原群众唱起幸福歌

走进金粟村贫困户许志金的家,“哞哞”的牛叫声,“咩咩”的羊叫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这个家有了生机。许志金已是75岁高龄,妻子和儿子都是智力障碍患者,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部落在老人的肩上。在扶贫过程中,通过包联领导和包联部门的协调,争取危房改造资金为他家新建了三间新房,帮扶了3只奶山羊。“政府帮扶确实到位了。我一定把牛羊养好,通过卖羊奶、养小牛卖大牛增加家庭收入,不再给政府添麻烦!”在许志金的坚定语气里,看到了老人对脱贫无限的信心。

同是金粟村的贫困户杨光奎身患慢性病,母亲年事已高,一个孩子在上学,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家庭。帮扶干部不但为他家修缮粉刷了房屋,还送来3只奶山羊,为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除卖羊奶外,每个月还有900元的固定收入。采访中,杨光奎的母亲许玲娃反复对记者说:“政府的扶贫政策就是好!”

美原镇以党建为统领,立足扶心扶志,从人居环境改善和小产业帮扶“两个全覆盖”抓起,在依托一村一品实施小产业帮扶的同时,对所有贫困户住房进行修缮,先让贫困群众改变穷样子,让他们在焕然一新的居住环境里,唤醒他们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激发出他们对好日子的迫切愿望,树立起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古城村贫困户辛民军家里共5口人,家庭经历了几次大事后致贫。帮扶干部送来了4只羊,每天卖羊奶能挣20多元。同时,还把他家里里外外修缮一新,粉刷了墙壁、换了门窗。“你们要给孩子们留点活,政府都帮我干完了,让孩子们以后干啥?”看到帮扶干部事无巨细地在家中干这干那,老人感慨万千地说,政府帮扶帮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帮扶干部帮扶暖了咱老百姓的心窝窝。

美原镇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牵引,以一村一品为依托,以两个“全覆盖”为抓手,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干部示范带动,变区域资源优势为产业品牌优势,建立了产业扶贫机制长效施策,形成了北部沿山花椒种植、中部葡萄种植、南部设施瓜菜产业的产业格局,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截至目前,美原镇共扶持了200户发展起了小产业,对213户房屋进行了修缮粉刷,危房改造70户,实现小产业扶持、居住环境提升改善覆盖达到100%。

移民搬迁

——点燃群众生活新梦想

党建领航,不仅仅让美原镇奏响了脱贫攻坚的“交响乐”,更是开启了移民搬迁脱贫的“美原速度”,让贫困群众唱起了“赞美歌”。

走进美原镇频阳福苑安置小区,一栋栋时尚大气楼房在阳光照射下格外耀眼。4栋安置楼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工人师傅们挥汗如雨粉刷墙体。

赵村常家组贫困户李车娃,一家6口人,他本人年老多病不说,妻子瘫痪多年,生活不能自理。生活中,往往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老人的儿媳妇也患有慢性病,两个孙子上学读书,家庭负担较重。“不能让贫穷代代传下去,必须拔掉家中的穷根子,给孙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李车娃老人积极响应镇上移民搬迁脱贫举措,签了搬迁协议,一家人高兴地等待着新生活的开始,期盼着好日子的到来。

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就地脱贫困难,是脱贫攻坚中最难拔掉的穷根子,更是扶贫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为了拔掉这个穷根子、啃下这根“硬骨头”,美原镇的党员干部们确实下了一番硬功夫!

该镇面对易地扶贫搬迁涉及领域广、工作链条长、搬迁难度大的困难,在如何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上面想方设法破解这道难题。

经过多方论证,科学选址,“往哪里搬”的难题迎刃而解。但是,怎样才能“稳得住”呢?

“不仅要贫困群众搬得出,更要他们稳得住!”为此,美原镇运筹帷幄,把移民搬迁扶贫与小城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到“齐全”:让道路不见泥,雨水能进沟,晚上路有灯,夏天能纳凉;在精神生活上做到“丰富”:村村有广场,人人能跳舞,图书室有宝,常进能致富;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方便”:不出村子有超市,门口就能下馆子,小感小冒找村医,儿童都进幼儿园,让搬迁群众过上有质量、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我们生活苦点不要紧,坚决不能把穷困传给孙子!”面对记者采访,八联村千张组张水娃如是说。他家有5口人,俩儿子均有智力障碍,老人平日里以养牛维持一家的生活。正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帮扶干部雪中送炭,为其送来1头牛,修建了牛圈。“党和政府的帮扶,让我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搬到安置小区后,可以给孙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了!”张水娃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

群众的赞美,是对党员干部的最大褒奖!采访中,记者听到了太多太多像李车娃与张水娃这样的群众,每一句话语里,无不诉说着党和政府的恩情,无不表达着对帮扶干部的感激!

“拔掉贫困群众的穷根子,还得为他们栽下过上好日子的‘好种子\’,才会结出幸福生活的‘大果子\’。”美原镇镇长张力说,不仅让搬迁群众“有地可种”,更让他们“有事可做”。镇上将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通过技能培训、扶持养殖、园区就业和公益性岗位等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今年年内,使196户搬迁群众彻底拔掉穷根子,让他们不仅能搬得出、稳得住,还要过上好日子。

采访结束,返回途中,记者真真正正领悟到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富平县美原镇的广大党员干部用自己的行动,为这句话作了最好的诠释。

新闻推荐

推进市场监管升级提效

华商报讯(记者蒋华通讯员郑爱民)8月24日,省工商局在富平县召开全省市场监管工作升级提效现场会。200余名与会代表参观了富平县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示范点。富平县市场监管局在全省率...

富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