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戏曲名伶 朝邑“安娃子”

渭南日报 2021-11-26 00:44 大字

崔晓极

1956年6月至7月间,陕西省举办了规模宏大的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这是陕西戏剧史上空前绝后的盛事。这次会演,是对新中国成立前后几十年间陕西戏剧的一次大检阅、大展示、大交流。大会上,陕西戏剧界各方俊杰群英荟萃,少长咸集;各路神仙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这次大会骄人的成绩之一就是造就了陕西戏剧的一批群星。在近2000名参演代表中,近300人获奖。这些获奖者都是身怀绝技,各有千秋,不可等闲视之。其中有52人获得一等奖,成为群星中璀璨的明珠。这个一等奖的获得者,在后来的日月里自然地被等同成终身成就奖;在戏剧界的地位也被圈内人士自觉地奉为至尊。渭南获得此次会演一等奖殊荣的是余巧云和贠安民两人。“秦腔皇后”余巧云常被推崇提及,而优秀生角名伶贠安民的艺术建树同样不能遗忘。

贠安民,小名安娃子。是赫赫有名的朝邑剧团成长起来的优秀演员,早年曾任朝邑剧团副团长。1958年大荔县和朝邑县合并后,贠安民仍是大荔县剧团的演员翘楚。1964年被遴选到渭南地区一团扛鼎拔山。他是人民群众喜爱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有位和贠安民一路同行,和其相处30多年的老同事老团长,这样评价说,贠安民是一位多才多艺不可多得的优秀演员。戏路很宽,不但见长须生,生、丑、净都能演,秦腔、碗碗腔、迷胡都能唱。敬重戏德,舍得出力,分啥唱啥,演啥像啥。表演朴实浑厚,细腻逼真,传神感人。唱腔音域宽、音质厚、韵味浓。社会各方都认为这个评价是客观实在的。贠安民在新中国成立后30多年的演艺生涯中,演出的剧目有50多个,涵盖秦腔、同州梆子、碗碗腔、迷胡等多个剧种。他演过的有影响的主要剧目有《金沙滩》《烈火扬州》《赤胆忠心》《徐州革命》《八件衣》《九江口》《三休樊梨花》《闯宫抱斗》《白兔记》《白毛女》《银光重放》《两颗铃》《八一风暴》《红岩》《兵火缘》《二度梅》《金琬钗》《白沟河》《蟠桃园》《假婿乘龙》等。

贠安民在戏曲舞台上塑造了多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早期主要以古典传统人物为主,可谓脍炙人口。他在《烈火扬州》中扮演的李庭芝一角很有影响。在《金沙滩》扮演的杨继业是震撼秦腔界,传寰大西北。贠安民身材魁梧,双目炯炯有神,化妆后穿上大靠向舞台上一站即英气勃勃。乐器响开口唱,那浑厚铜钟般的嗓音,痛彻心扉,酣畅淋漓,加上深入角色动情的程式表演。台下观众群情激昂,热议“这就是忠诚爱国英武的杨继业呀”!从此贠安民有了“活杨继业”之称,他在舞台上塑造的形象还真成了粉丝观众心目中的“杨老英雄”。贠安民后期扮演的多为现代人物,也是惟妙惟肖。

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大会,贠安民所在的朝邑剧团参演了《金沙滩》,贠安民获演员一等奖,即时在西安引起巨大轰动,陕西各大媒体连篇重点报道,接着又灌了唱片,全国发行。这次戏剧观摩之后,贠安民名声远扬,在河南三门峡一带、陕南汉中地区、甘肃兰州享有盛名。大荔县剧团在兰州演出时,他扮演《兵火缘》中的一个角色,台下不少观众认出了他,当场有人大喊“杨继业贠安民”。第二天兰州秦腔剧团演员代表观众见到贠安民并强烈要求演出《金沙滩》。剧团专程回大荔取来服装道具,上演了贠安民主演杨继业的碗碗腔剧目《白沟河》,连演了5场,场场爆满。

贠安民到渭南地区秦腔一团后,汉中地区邀请剧团到汉中演出,剧团到汉中的第一天,恰逢省电台播放贠安民的《金沙滩》唱片,一下子引起轰动。《金沙滩》连演4场,每晚有人成群结队在剧场门口“钓鱼拾票”,但仍有不少人无法买到票,于是,就出现了在售票口贴漫画骂人等过激举动。业内有人说,公正评价,贠安民老先生在戏曲舞台上塑造的艺术形象已经六七十年了,到目前为至还没有出其右者。

今年碰到贠安民先生的女儿,拉起家常聊起了其父。遂知道了艺术家光彩鲜亮背后的一些故事。

贠安民先生1923年生于大荔石槽东里村。父亲过世早,母亲辛苦养育其姊弟四人,日子过得艰难。他最小,生来就没有见过父亲。为了讨口饭吃,10岁那年他就和二哥踏进朝邑觉民社学戏了。这个科班大门时常紧锁,墙上布满荆棘,一年内不允许会见父母等亲人,教练要求严格。他遵规守矩埋头苦练腰功和腿功。一年后上舞台尝试实际学习演出,初上舞台学演《三娘教子》娃娃生。紧接着由大伯引见,拜同州梆子名家赵东良为师,学起了同州梆子腔戏。师傅审视他基础条件好,又有了好功底,就决意精心传授培养。贠安民是个有心人,为了学到真本事,他给师傅缝制了皮袄,3年的薪金都奉归师傅,且对师傅的行走坐卧、茶饭起居悉心照拂。师傅被感动了,在3年内几乎每天都给他一人做特殊训练。师傅要求学得不快不行,动作不干净拖泥带水不行。每次练得全身大汗淋漓,动作稍不准确就挨打罚跪。师傅给他教的第一出戏是《石秀杀嫂》。为学一个用刀的武功动作,他不知挨了多少次打。接着师傅又给他教授了《武松杀嫂》《黄逼宫》《黄鹤楼》等生角戏。功夫不负苦心人,这些戏演出后师傅首先很满意,他连续演了7年。随着秦腔改良热潮的兴起,当时大荔有个在省内都很有影响的秦腔班社“牖民社”,欢迎他加盟开始演出了秦腔。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唱红脸戏的张云亭师傅,引导他学演了《斩颜良》《挑红袍》等关公戏。他在嗓子倒仓期间还演了不少丑角戏。后来嗓子倒好了就潜心须生行当的演艺。

贠安民先生曾说过,“我家贫人穷命比纸薄,但要有志气。各行各业在人干,行行都会出状元。我一定要把戏演出个名堂。”他见戏就学,见师就拜,这是他的可贵之处。他从20岁左右就在东府一带出名了,常年四季泡在群众中出力流汗,激情演出,很受群众爱戴,大家都亲切称呼他的小名“安娃子”,天长日久“安娃子”似乎成了他的艺名了。他在朝邑剧团当副团长时,克服“倒腔就是脱胎”的困难,请教戏剧大家封至模等多名艺术家,成功地担纲演出了碗碗腔剧目《骏犬驹》《二度梅》《金琬钗》《白沟河》《蟠桃园》《假婿乘龙》等,为碗碗腔搬上大舞台作出了贡献;在大荔县剧团,参加了碗碗腔赴京、赴西北和有关省市的巡演,为传播和发展碗碗腔作出了成绩;选调到渭南地区秦腔一团后,不管传统戏还是现代剧仍然担任主要角色,特别是对剧团推进现代戏的创作和发展作出了突出成绩。

贠安民先生曾被迫离开舞台回乡务农3年多。重上舞台后,一如既往,兢兢业业,初心不改,热情不减。他扮演的农村人物更加出神入化,为群众所喜爱,也为剧团争得了更多荣誉。几年的农村劳动,丰富了他的阅历,给他的表演创作提供了源泉。1984年,贠安民先生积劳成疾,在人生的舞台上谢幕了。

贠安民先生的女儿说,父亲在戏曲大舞台上辛劳一生,给我们后辈没有留下什么资产,连自己演戏的剧照都没留下几张。只留下了学戏自强不息,唱戏不断追求完美的形象。其实,这个形象才是留给后辈最珍贵的遗产和馈赠。

新闻推荐

大荔县中医医院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本报讯(通讯员张丽娜)近日,大荔县中医医院30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深入包联辖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务人员以户为...

大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