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如何打造精彩课堂大荔县城郊中学 韦晓玲

渭南日报 2021-01-20 00:38 大字

历史学科是帮助人们寻求社会价值观的学科,它普遍关注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个性的发展、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国际视野的培养,能为人们提供一种理解当今世界价值观和制度的能力。所以,历史是人类的导师+医生。作为历史教师,到底该如何打造精彩课堂,真正实现历史教育“服务人生”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功能呢?

首先由主题“牵一发”而“动”教材知识体系的“全身”,把散乱的知识“珍珠”串联起来,统整成一条教学的“项链”,从而形成立体的主题教学的整体效果。

这个主题是连接学生精神世界、现实生活的“共振点”“兴奋点”“引爆点”。

例如我在讲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确立的主题是“统一”,选修一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确立的主题是“动荡”。

主题明确,如何让历史人物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马克思说:“有了人,我们就有了历史。”郭富斌老师说:“历史教学要眼中有人。”

伟人在学生的印象中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即的神。如果老师能把伟人从“神坛”上请下来变成人,让学生觉得伟人也是凡人,也有缺点,但他们会通过不断地磨砺,最终成长。例如讲马克思的时候,可以讲马克思中学时代以极端调皮闻名学校,数学不及格等。后钻研历史、哲学,重获新生。

而历史的魅力在于历史的细节,细节往往是历史不经意的流落,是没有装扮的历史,那种真实的力量和现场感最容易打动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

例如甲午战争中——对比化的细节,中国慈禧太后挪用大量的军费大修颐和园,过六十大寿,不准汇报军情;日本天皇带头捐钱,每天粗茶淡饭,也要建立强大的海军,面对两个完全不同的皇室,引发学生独立思考。

“历史视野越宽广,所得出的结论角度越多;角度越多,偏见越少;偏见越少,越少无知;越少无知,越多智慧。”赵亚夫教授说。聂幼犁教授说:“人文学科不能告诉孩子真理只有一个要有求同存异、海纳百川的多元意识。”我们学习历史要有世界眼光,要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交叉点上连接古今中外。它要求我们看一个人不是看一时一事,而要看一生一世;看一件事要关注长远;看社会变化要放眼千年,纵横万里,在广阔的背景下去认识。

例如从战争与和平角度进行正反对比:麦哲伦——“英雄”还是“恶魔”?菲律宾建造的麦哲伦纪念碑非常独特,在它的正反面刻着评价相反的两段碑文,正面碑文写着麦哲伦是一个伟大的航海家,反面碑文写着麦哲伦是一位可耻的侵略者!千面秦始皇,古人、今人、专家、外国人眼中不同的秦始皇,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对秦始皇的评价,给学生一个多元的视角,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同时通过情境教学生动地再现历史,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的真实,体验历史。在具体情境中蕴含矛盾和疑惑,造成对学生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探究的欲望,情境教学有利于“活化”历史,使历史具有立体感。

当然,教师也要锤炼自己的语言,优美的语言能一下子穿透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上课如沐春风,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

教师要使你的语音有美感、语气有情感、语速有动感。尤其导课就是要用最短的时间、最强的冲击力让学生与所学内容零距离接触。好的导入语能准确把握学习主题,语言优美,设疑奇特,观点高屋建瓴,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思维,掀起学习的热情。

教学小结并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流程,教学小结应该是一堂课教学的升华,应该是一种境界的提高。而结束语要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达到思想或情感上的升华。

配上新颖的板书,一节课圆满展现。教师在设计板书时一定要避免教材搬家,要重新整合教材,使板书不再古板,更具有艺术性,使黑板真正亮丽多彩起来。例如在讲《祖国统一大业》这一课,我的板书设计为:(一)母亲的心痛——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二)母亲的召唤——“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三)游子的回归——港澳回归;(四)母亲的期盼——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

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塑造充满智慧的历史课堂,让学生从历史教学中不仅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智慧,让学生获得思想,用历史教学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

新闻推荐

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有底气

记者雷沛见习记者党骁摄影报道1月7日,大荔县东城街道畅家村的村民正在村内的豆制品加工厂内务工。据了解,该村立足产业发展...

大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