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边上是故乡

阳光报 2020-12-16 00:53 大字

■王红武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一条丰厚多样的河流,她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人李白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生动地表现了黄河浪泻奔腾、锐不可挡的气势,同时也凝结了黄河排除万难、勇于拼搏的精神。

在黄河水的哺育下,中华民族在古老的黄河流域,演绎了一幕幕壮丽辉煌的剧目,其中我的故乡便是是这大剧里多彩而壮丽的篇章之一。

我的故乡在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连绵千里的黄河从镇东流过,虽然她没有壶口瀑布的汹涌澎湃,没有兰州黄河的逶迤千里、静水深流,但她在我的心目中始终是最美的、最留恋的……

朝邑,原为县。1958年三门峡水库工程建设时改制为镇,有着一千四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奔流不息的黄河赐予了这片土地灵气,使这个小镇自古文风颇盛、名人辈出。元朝礼部侍郎王由义、翰林编修程济,清朝“救时宰相”阎敬铭,新中国第一任教育部长张奚若,“九三起义”领导韩增发、杨海潮等皆是此地杰出人物代表。朝邑的文物遗产也很丰富,有丰图义仓、岱祠岑楼、钟鼓楼、文庙、金龙高塔十二景、八鱼清代望族石墓群等文化古迹20余处。特别是丰图义仓,无论从建仓规模,还是从储粮历史,或者是从古仓今用方面讲,都无愧于“天下第一仓”的称号。

以前,朝邑的黄河滩是一片盐碱地,随着改革开放及国家相关治理黄河方案的不断实施,在“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治理原则下,今日的朝邑黄河滩已建设为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千顷芦苇荡,万亩荷花池,天水一色,百鸟翔集;近览黄河,远眺华岳,闻悦耳鸟鸣,品黄河鲤鱼之鲜美,尽显自然之美……俨然一派“小江南”景象。

除了风光秀丽,朝邑的物产也很丰富,驰名中外的同洲西瓜就盛产于此,黄花菜、苹果、梨、桃、冬枣等更是味道鲜美。特别是冬枣,从2018年开始,在县委县政府的扶持下,发展三产融合,“园区+产业+企业”的模式,建立文化传承,红色教育基地,逐步开发户外拓展、观光旅游、体闲采摘、科普培训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使“大荔冬枣”驰名全国,成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的经济支柱。

站在黄河边古崖之上,望着眼前经过几代人不畏艰辛,不断开拓而实现的湿地美景,望着奔流的黄河,不禁感慨万千!耳边仿佛又回响起《黄河大合唱》的雄壮旋律,“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瞬间把我的思绪带又回到那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在民族存亡的紧要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经过浴血奋战,赢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如今,眺望黄河,我想,我们更应居安思危、不忘初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作为黄河儿女,身处伟大时代,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不负时代,有所作为。我只能用手中的笔来讴歌新时代,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宣传陕西文化,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基于以上想法,从2002年至今,历时十余年,我笔耕不辍,用小楷书写长卷的形式,创作完成了陕西当代文学经典:陈忠实先生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贾平凹先生的长篇小说《秦腔》,路遥先生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著名学者、文艺评论家肖云儒先生评价:“这是用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再现当代文学经典的探路之作”。2002年春,在西安白鹿原上成功举办了《白鹿原》小楷书法长卷展,陈忠实先生出席开幕式并为长卷作序,著名学者、文艺评论家肖云儒先生主持并为长卷题跋。2018年,在西安关中书院成功举办《秦腔》小楷长卷展,贾平凹先生出席并讲话:“要出好作品,就要耐得住性子、甘受孤独、经得起非议、经得起颇烦。”2019年秋,在西安关中书院举办陕西“茅奖”作品小楷书法长卷系列展,拉开了陕西当代文学经典小楷书法长卷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巡展的序幕。

身为黄河儿女,我倍感自豪。处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只有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不断发扬“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精神,弘扬正能量,创作更多优秀作品,才能把优秀的陕西文化推向世界,为陕西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闻推荐

渭南市生态环境局大荔分局 发出秋冬季蓝天保卫战倡议书

本报讯(通讯员严勇)近日,市生态环境局大荔分局通过微信、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向广大市民发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倡议书,进一...

大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