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晓春:用爱架起“生命之桥”

渭南日报 2020-09-24 01:27 大字

本报记者 惠晓翠

众所周知,渭南市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为确保全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需求,市中心血站采血护士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始终坚守岗位,穿梭在各县(市、区)街头巷尾,积极完成采血任务。欠晓春便是其中一位。

2000年9月,欠晓春来到市中心血站,担任一名采血护士。那时,她便在心里告诉自己:选择护士这个职业,就是选择平凡和奉献,而选择成为一名采血护士,就是选择了默默无闻。

至今,她还记得,刚到血站时,人员少,硬件设施不齐全。血站领导借来一辆120急救车,停靠在渭南城区中心广场作为临时采血车。那时,她需要一直弯着腰才能完成采血工作,但没有叫苦叫累。每当看到自发前来献血的人,想到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她的工作干劲就更足了。

2002年,血站接到第一辆采血车。作为血站的一员,她十分激动,为渭南市无偿献血事业的蒸蒸日上而感到高兴。采血时,她叮嘱每一位献血者多喝水。饮水机就放在采血车上,距离她只有几步之遥,可她自己却常常顾不上喝一口水。经常过了饭点,她饥肠辘辘,但为了缩短献血者的等待时间,仍然坚守岗位,只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时间转眼来到2003年,那一年,非典肆虐。为保证渭南市临床血液供应,欠晓春始终坚守在采血一线。炎热的天气,加上采血车上空间狭小,她穿着密不透风的隔离衣,戴着帽子、口罩,虽然全身被汗水浸湿,但工作的热情却丝毫不减,能在最危急的关头采到血液才是她最开心的事情。她清晰地记得,在大荔采血的那一个月,每天早上8点,她便开始准备外出采血的用品。9点半,准时到达采血点。采血车刚停好,就有人排队等待献血。直到晚上10点多,还有献血者前来献血,等到把最后一个人采完,时针已指向晚上11点多,再把座椅、展板整理装车,就到夜里12点了。为了节省时间,欠晓春没有休息,而是抓紧时间核对体检表、采血试管、血液标签,这一系列工作是在返回血站的途中进行的。回到血站已是次日凌晨两点,搬着一筐一筐的血液与待检库人员一袋袋进行交接后,她安然地躺在床上睡觉已是凌晨3点多了。

岁月在不经意间流转。2008年8月,由于工作的需要,她被调至机采科工作。为了能够尽快适应新工作,她抓紧阅读有关血细胞分离机和机采血小板方面的书籍,积极向前辈请教,赢得无偿献血志愿者和同事的称赞。

2011年11月,正在工作岗位上忙碌的她,突然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你妈被查出患套细胞淋巴癌。”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但很快,欠晓春定了定神,想着怎么将照顾母亲与工作兼顾起来。后来的几年里,她没有因为家里的事请过一天假,没有向血站领导提出过家里的困难。那时,周末,她去医院照顾母亲。母亲出院回到老家,她下午6点下班后,赶回家照顾母亲。次日早上6点,从老家骑行赶在8点准时上班,因为她深深明白:血液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庚子鼠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创新采血方式,与每一位机采献血者添加微信,利用私人微信预约献血者,实现错时、错峰献血,保障每一位献血者的安全。

多年来,欠晓春先后荣获渭南市“岗位学习雷锋标兵”“百名文明市民标兵”“渭南标杆”“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等称号及“十佳护士”提名,多次被评为血站“专业技术能手”“爱岗敬业标兵”“单位先进个人”,在学术期刊上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篇。

平凡的岗位,光荣的使命。三尺工作台、一根针、一个试管,看似简单和容易的工作,欠晓春却用心把握、用心体会、用心去做,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饱含着她对这份职业无尽的爱。

新闻推荐

大荔驻村工作队与大学新生座谈交流

本报讯(李大跃王鹏)9月7日,渭南市大荔县人民检察院驻许庄镇刘官营村工作队组织召开了2020年度刘官营村新入学大学生座谈会,与...

大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