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金”托起百姓致富梦 农行大荔县支行“三农”团队服务群众工作侧记

渭南日报 2020-01-20 01:05 大字

?前排左起:韩奇王栓平闫铁轮胡敏张健张捷成德刚?后排左起:安长友苑进城赵智雷培生游建忠姜良张来义郗光辉马志武

?孙振宇(左一)脱贫了,笑得乐开了花,“老农金”比他笑得更甜

?“老农金”帮助刘理朝(右二)剪裁新希望

本报记者 周海燕

大荔县是有名的农业大县,其特色农产品“1008”(即黄花菜、西瓜、冬枣和花生)享誉全国。在大荔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活跃着这样一支金融队伍。

他们从中层管理岗位转岗后,放下了“主任”“经理”等身份,以“伙计”“朋友”的姿态,成为群众心中的“贵人”“老农金”。

他们远离了光鲜亮丽的空调房,一头扑进广阔的田间地头,与农民话家常、访贫苦、解民忧,成为农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

他们常年活跃在大荔县415个自然村,把自己的足迹印在了全县1776平方公里的梁梁峁峁,365天里为10432户群众办理了业务……

他们就是农行大荔县支行的“三农”团队,他们中有党员有退伍军人有革命前辈后代,这支16人的队伍,平均年龄53岁,在本该“退二线”的年纪,却冲在了脱贫攻坚、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一线,谱写出了一曲金融惠民的时代华章!

“三农”团队:将银行“搬”到村里让农民少跑腿

“三农”团队自2009年成立,已有十年了。十年来,已有12位“老农金”从“三农”团队岗位陆续退休调离,目前仍有16人在岗坚守。一代代“老农金”发扬农行工匠精神,久久为功,稳健远行,坚忍不拔,永不懈怠。

“在新时代,如何发扬‘老农金’吃苦耐劳的精神,继承‘老农金’的优良传统?”这是2019年农行大荔县支行新一届班子解决的首要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村的金融机构网点太少、服务太弱,难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农行大荔县支行行长成天宏深刻认识到,“利用党建引领,党员带头模范,让有经验的‘老农金’带领新成员,将银行‘搬’到村里,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行在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加强金融供给力度。这样可以使农民少跑腿,近距离接触银行网点,随时借,随时还。针对农民的小额贷款,特色产业等,提供优惠的小额贷款服务,让农民轻装上阵”。

“三农”团队16名“老农金”“不用扬鞭自奋蹄”,发挥农行牛文化精神,“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不断探索学习中接受新事物。

“除过行里组织的专题党课、政策报告等,‘三农’队伍中党员干部带头,为学懂弄通新产品、新政策,坚持每周召开学习例会,反复学习讨论‘三农’信贷政策指引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新形势下‘三农’服务能力。”农行大荔县支行“三农”部主任闫铁轮如是说,“‘三农’团队里推行俩俩之间互相横向结对,便于在业务服务上切磋、交流。在微信群里,晚上11时讨论问题是常事。”

“老同志自身素质高,责任心强,和农民有感情,对农村有感情。”农行大荔县支行副行长王明山说。

为适应数字化转型需要,线下转为线上工作,“三农”团队的“老农金”带着老花镜,空余时间让身边年轻员工教会如何使用新系统,如何操作智能手机,应用互联网+为农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三农’团队中,无论是已经退休的,还是刚进入团队的新成员,和群众打交道都是一颗红心、两袖清风。”农行大荔县支行纪委书记李勤亮补充道。

远飞者必先换其新羽。为实现业务稳健可持续发展,“三农”团队坚持“先选村、后选户、进村选好户”的原则,筛选村民整体信誉好、村委班子对农行工作支持的村子,由主管行长带队入村调查整村经济情况,面对面与村组干部交谈,宣传农户小额贷款政策。坚持双人入村入户实地调查,双向制约,根据农户生产经营状况,每一户贷多贷少,由两个客户经理根据调查情况商议确定。前期调查做到“三个结合”,即村干部推荐与入户调查相结合、入户调查与侧面了解相结合、关注客户经营与落实担保责任相结合。在授信客户的确定上,依靠村组推荐但不完全依赖,从村组推荐的客户中筛选支持对象。把握“三不选”原则,即有不良记录的不选,无种植养殖经验的不选,人品不好影响不好的人不选……

闫铁轮的妻子宋婉萍说,2019年10月一天,晚上11时许,丈夫按照惯例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学完时政后,又给个金部同事打电话,咨询办理ETC的政策。“我当时不理解,认为年龄大了,这个时间点应该休息。但是他说,‘明天下乡采集惠农e贷白名单,顺便安装ETC,我自己把政策吃透、问清楚,好给百姓解释’。”宋婉萍说,“感觉丈夫工作很敬业,不懂就问,家里人也就很支持他。”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三农”团队累计投放农户小额贷款8528笔31585万元,其中惠农e贷6405笔15405万元;共办理信用卡585张,团队3人被评为全省百名信用卡营销能手;加载ETC1400个,其中加载最多的一人190余个。

“三农”团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永不懈怠、踏实认真、稳健行远。相关故事多,充满苦和乐。就让我们说一说其中四个吧。

故事一:百姓口中的“贵人”

2019年12月18日,正在家里干活的大荔县羌白镇南德村的王胜利,一听到农行大荔县支行“三农”团队成员游建忠喊“老王,老王!”就赶紧洪亮应声“贵人来了,贵人来了,快进屋!”

随后,这名面带微笑的中年男子走出屋当面打招呼。在得知记者采访来意后,他笑得合不拢嘴:“这得要好好宣传,我们这地方人把老游都叫‘贵人’,他帮的忙可不少……”王胜利掰着手如数家珍地介绍起来。

2008年王胜利的三间土瓦房能看见天,雨天到处漏雨。这一现象被下乡服务“三农”的游建忠看见。和王胜利交谈后,游建忠向其发放了贷款。“2万元贷款拿到手后,先买了农用拖拉机,再租赁20亩土地栽种西瓜。这一年,我打了翻身仗。11年来,农行大荔县支行累计给我发放贷款81万元。我盖了2院楼房,买了起亚智跑。到2020年,我计划还干老本行,种植44亩西瓜。”王胜利叙述自己的创业史。

游建忠曾因一笔5万元的逾期贷款,愁得吃不下睡不着,“白发三千丈”。由于电话联系借款人一直未果,57岁的游建忠无奈数次在客户家门口蹲点守候,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直到全部收回贷款金额,游建忠这才如释重负,他说犹如“轻舟已过万重山”。

两年前,游建忠在工作中拍照留资料时不小心一脚踩坑,致使左小腿两处粉碎性骨折。四五个群众把他抬上车,有几个群众要挤进车送他去医院,被游建忠拒绝了。没几天,群众还是自发赶70公里路程,专程到渭南市中心医院看望这位他们口中的“贵人”。

两个月后,游建忠拄着拐杖上班了。每天上下班打出租车,上班后不下楼,同事帮忙给买中午饭。让村民们没有想到的是,这硬汉竟然拄着拐杖到羌白镇南德村了解贷后情况。

“那天由于行走时间太长小腿隐隐作痛,在我家时,我80多岁的父亲,打开平日舍不得用的小太阳电暖器给他取暖,又拿来自泡药酒给他擦拭患处。”董广正回忆。“让我很感动,或许是老人的关心温暖了我,或许药酒奏效了,我感觉疼痛渐渐消失了。”游建忠动情地说。

游建忠因血糖高又忙于奔波,伤口至今仍未完全愈合,钢板还留在小腿里,医生建议他2020年做手术拿掉钢板。

去年12月18日,羌白镇南德村村委会主任贾双社听说游建忠来了村上,专程沟通送锦旗事宜,要再次为村民口中的“贵人”送上。

原来,南德村全村2340人自发给游建忠送锦旗这事,被游建忠拒绝了好多次。这次又说起,游建忠起身向门口走去,贾双社追到门口坚持要送。游建忠挥挥手淡淡地说:“大家的心意我领了!本职工作,职责所在,不用送了。”

故事二:退伍不褪色的“老农金”

在农行大荔县支行,2019年掀起了“远学张富清,近学老农金”的热潮,年轻人学习老党员,也学习退伍不褪色的老军人。“三农”团队里有多位“老农金”身受父辈或祖辈的影响,坚持退伍不褪色,为民服务在一线。其中王栓平因为带饼干下乡显得与众不同。

王栓平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自己不贪零食,他带饼干下乡实在是迫不得已,因为他低血糖。他的同事赵智接过话茬说,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

2019年4月的一天,“三农”团队的王栓平和赵智来到大荔县韦林镇东三村。上午办理了数家业务,两人进入最后一个客户家里,计划办理完毕吃中午饭。正与客户了解交流时,王栓平额头上豆子大小的汗珠滚落下来,赵智不解地问:“这天不热,你咋这多汗?”

“这是饿了,低血糖犯了。”王栓平回答。

“这咋办呀?赶紧叫救护车。”赵智说着要拨打手机。

“不用,帮我掰半个馍。”

客户迅速递过半个馍,王栓平一边吃一边忙着填写手头资料。就这样,工作在计划中完成。

此后,王栓平每次下乡前,会买点饼干放在包里防止低血糖。而在“三农”团队里,早点流行吃羊肉泡馍,不是因为他们爱吃,而是因为到村里办业务、吃饭没准点,羊肉泡馍吃了耐饥!

35年前,王栓平从部队退伍,从基层营业网点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坚定而踏实。“其实在我的内心里,是父亲影响了我。”王栓平打开了话匣子,“父亲曾是第一批享受国务院津贴的贡献人士,他1990年编写出版《全国农田杂草原色图谱》,当时新加坡有人要购买版权,父亲义正词严的说‘我是共产党员,这是中国的,不能卖!’是父亲的爱国情怀感染了我,使我热爱工作并且以身作则。”

截至2019年12月18日,王栓平累计发放贷款4568笔,金额1.29亿元,没有一笔不良。

在农行大荔县支行“三农”团队,像王栓平一样退伍不褪色的“老农金”有好几位。比如1991年退伍后成为农行一员的张来义,身受曾为延安送棉花籽、帮助南泥湾大生产的爷爷以及在岗期间没有一笔不良贷款的农行人父亲影响,毅然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刻苦钻研会计业务,每年为400余户群众发放贷款。

“爷爷曾是大荔县地下党员,他临终时特意嘱托我‘干好党的事,不能动国家的钱。咱家受党的教育和恩惠,要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张来义回忆说。谨记着爷爷的嘱托,这位“老农金”踏着父亲足迹,行走在同州广阔田地间。

2019年12月28日,是“三农”团队成员雷培生的60岁生日,也是他“解甲归田”的日子。记者采访时,他再剩10天就要退休,但依然忙碌在田间地头,了解贷前贷后事宜,像个没事人一样。行里年轻同事感受颇多,化用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诗句聊表心声:

轻轻地他来过,

默默无闻干一番;

轻轻地他走了,

挥一挥衣袖,

作别昔日舞台。

故事三:同心托起小康梦

听说农行人来了,朝邑镇新朝村43岁的孙振宇在村口迎接。孙家庭院是半边两间土瓦房。尽管一家5口生活并不宽裕,但他宽阔的国字脸始终挂着笑意。孙振宇说因为农行让他自信而阳光。在农院里,他向记者讲述了“老农金”安长友和他同心托起小康梦的故事。

孙振宇说,他家2017年种植5亩冬枣,收益仅1.5万元。安长友发现这一反常现象后急在心头,并找他算了一笔账:如果给冬枣搭建大棚,收益可达到5万元。

“2018年,我在农行大荔县支行贷款5万元,搭建了冬枣大棚,收入正如老安所料!”孙振宇高兴地说,“2019年,老安又建议给冷棚盖上棉被,我就如实做了。2019年11月,我一家5口脱贫了。我计划2020年翻修家里房子。咱家也要按时够格进入全面小康。”

听到孙振宇的脱贫“秘方”后,围坐在庭院的“老农金”笑了,孙振宇也笑了,岁月在古铜色脸上雕刻下的道道皱纹更加明显了。

孙振宇笑着说:“脑门上的皱纹多,是以前过苦日子愁出来的;脸上的皱纹多,是现在好日子笑出来的。”

安长友和孙振宇同心托起小康梦的故事,在新朝村人尽皆知,老百姓纷纷点赞,但安长友说“职责所在”。这四字重若千斤,道出了“老农金”恪尽职守、急百姓之所急的工作态度;道出了党员干部“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工作作风;道出了农行人心中的使命和担当。

故事四:“老黄牛”情暖“亿元村”

2019年12月18日,温暖的阳光驱走冬日的寒冷与阴霾,走进大荔县安仁镇小坡村,远远看见十几位农民正在为冬枣大棚搭建暖被,一座座大棚连接在一起,占据了小坡村“半壁江山”,敞开胸怀迎接着万里晴空中无遮无碍的太阳光速。刘理朝在冬枣棚里修剪枣树,剪刀如跳舞般游走在旁逸斜出的树枝间,一刀刀剪裁着新希望。

看见农行人来,刘理朝在介绍自家12亩长势喜人的冬枣树时,感谢的话语不绝于耳,并顺口说出:“多亏了农行人,给我贷款搭建大棚,让我这一年能收入30万元。”

2018年,农行全省第一笔惠农e贷在大荔县小坡村发放。

号称“大荔第一村”的小坡村,有980户人,15000亩地,80%是大棚冬枣,每亩地收入万元,村里冬枣年产值1.5亿元,现是陕西省为数不多的“亿元村”。

谈起今昔变化,小坡村村委会主任郑新社最有发言权,“我们这亿元村是农行支持的结果!没有钱搭建大棚,农行给贷款;没有钱购买大棚棉被,农行给贷款。村里80%的大棚是用农行贷款搭建的,感恩农行,感谢农行,我爱农行。”

一旁的刘理朝笑着点头,然后转身挥挥手,步履轻快地往大路走去,就像他的日子,从清贫走向殷实,又正在走向富裕。

尾声

大行担当勇向前,普惠金融促发展。农行大荔县支行瞄准特色产业,农户贷款向“三农”倾斜,托起群众致富梦想。多年来,开拓进取、创新工作,“老农金”进村入户,宣传农行惠农政策,该行贷款总额在全省遥遥领先;2008年,按照省农行文件设计出首张小额农户贷款票据,全省小额农户贷款大会在大荔县召开;2018年,全省第一笔惠农e贷在大荔县小坡村发放……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同州大地,百姓这样形容他们:

“大荔农行有担当,

三农部来做文章。

转岗无衔成一员,

发挥余热情满腔。

群众急困挂心上,

走村入户放贷忙。若问农民谁贴心,三农团队好榜样。”

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大行人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他们在为民服务中诠释了农行的工匠精神和“大行德广伴您成长”的服务理念。他们用务实担当尽责的生动实践,有力地破解了金融机构在农村服务网点还不多的情况下,更好地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好务的难题,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

农行的这一抹绿,象征着希望、象征着活力、象征着收获,而这一群可爱的“老农金”更是广阔的农村大地上那一抹最耀眼的绿,有他们默默的奉献,有他们辛勤的耕耘,有他们汗水的灌溉,美丽的乡村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新闻推荐

当年立项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陕西丰图新材料项目跑出“加速度”

本报讯(记者郭艳)经过前期紧张的筹备和设备安装调试,日前,位于渭南市大荔县的陕西丰图新材料项目正式投产运行。该项目从引进...

大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