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城 越夜越美丽

渭南日报 2019-11-15 01:38 大字

?华灯初上的信达广场

?景色宜人的人和公园

?精美的非遗作品

通讯员张建华/文本报记者雷沛李沛华/图

华灯初上,渭南这座城里的人们,开始了充满烟火气的夜间生活。夜经济好似城市的性格特质,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它不仅拉动内需,更能衡量城市的繁荣度,生活的舒适度、便利度以及公共服务体系治安状况等。如何以“食、游、购、娱、体、展、演”繁荣夜经济,是渭南发展全域旅游面临的一大课题。

“点亮渭南”打造夜经济的基础

每当夜幕降临,渭南信达广场、吾悦广场、渭南老街、光运地产夜市等地就热闹起来了,这些地方游人如织,成为夜间极受欢迎的打卡地。

愈发开放、活跃的夜经济,已经成为各大城市扩大消费、繁荣市场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为助力渭南夜经济发展,促进全市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满足广大市民和来渭游客多层次、多元化消费需求,渭南集多方资源,赋予渭南夜经济更多的文化内涵,于今年9月,推出了2019“不夜渭南城越夜越精彩”一系列活动。

“不夜渭南城越夜越精彩”涵盖城市夜间购物、观赏、学习、娱乐的城市“夜经济”系统以及一体化文旅宣传,在吾悦广场以及市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儿童剧院、渭南老街、信达城市书房等地点同时启动,意在“点亮渭南”,打造一个多方位、立体式的“不夜渭南城”,助力渭南夜经济发展,活跃夜间商业市场,满足人们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为进一步推进渭南夜经济,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重点打造了“五大体系”,即夜间购物体系、夜间文艺体系、夜间提升体系、夜间休闲体系和夜间餐饮体系,推进渭南夜经济向前发展的同时,也满足了游客及人民群众的夜间文化娱乐需求。

此后,渭南将不断创新举措,丰富完善活动内容,拉长城市旅游产业链,持续“点亮渭南”,为渭南夜经济持续繁荣打下坚固的基础。

“夜文化”促进夜经济的酵母

渭南文化底蕴深厚,有华夏之根、文化之源、三圣故里、将相之乡的美誉,依托丰厚的文化资源,渭南夜间旅游可开发的潜力还很大。

无论是地下出土的文物,还是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渭南都有太多可供展示的精品。凭借着渭南市博物馆、非遗传习馆、渭南大剧院、渭南儿童剧院、渭南电影公司等,开设戏曲老茶馆,开展流动电影放映,引入知名舞台音乐剧、舞剧、儿童剧、话剧等演艺形式,一步步丰富市民夜间文化生活,全方位的夜间文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市民的文化素养也需跟上。除了夜间观赏之外,以城区公共文化场馆和渭南“华山书苑”城市书房等城区各大场所为主体,着力丰富夜间学习方式,以进一步提升市民的文化品位。

除此之外,美食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个城市最有温度的就是餐饮夜市,许多人了解一个城市都是从饮食开始。以渭南信达夜市街区、西二路夜市、湭河夜市等为主,渭南正全方位推进夜间餐饮体系,打造特色关中美食街,满足游客味蕾需求。

从丰富的“夜文化”出发,渭南的夜经济变得越发有内涵,越发有韵味!

“全域旅游”夜经济发展的“守门员”

虽然渭南有了一系列夜游打卡地,时尚、浪漫、休闲的新潮流不断制造着新“网红”热点,推高着关注度,但与此同时,随着夜经济的发展,光污染、噪音污染、治安等新问题也出现了,餐饮住宿、公共服务等的硬件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夜经济的管理是一篇刚刚动笔的大文章。那么,在全域旅游的大环境下,如何促进夜经济发展呢?

就住宿而言,到2019年,除旅社、招待所外,渭南建设了星级宾馆55家,旨在提升渭南的住宿接待水平,让广大游客住得温馨、游得轻松;在餐饮方面,渭南是陕菜之都。除了大荔九品十三花、韩城十三花、合阳鱼宴、白水豆腐宴外,各种具有区域烙印的地方小吃形成了大餐饮体系,为游客提供优质的舌尖体验;在地方特产上,渭南物产丰富,韩城花椒、富平柿子、白水苹果、大荔冬枣、蒲城酥梨、临渭葡萄、皮影、土布、陶瓷等旅游商品琳琅满目,不胜枚举,极大地吸引了广大游客的关注度,提高了购买力。

除了渭南市,渭南各市县也紧抓夜经济,共同推动全域旅游下夜经济的发展。就韩城而言,近年来,韩城大力实施“点亮韩城”工程,对城区主要街道、高速出入口绿化带、建筑物进行个性亮化。城区主要街道、主要街区从韩城特色文化中汲取灵感,运用科技手法,通过灯饰亮化、彩灯作品、3D光影秀、互动娱乐、彩船等形式,让传统和现代碰撞出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彰显与时俱进的文化创新。

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渭南还将持续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各方融合助力,以“全域旅游”保障夜间的渭南持续散发新的活力与精彩!

新闻推荐

初心写忠诚 青春铸平安 记渭南市公安局临渭分局解放路派出所所长张渭斌

本报记者吕佳见习记者贾维“你好,我想在社区出的证明上加盖派出所公章,证明我是咱们辖区居民。”“老同志,按照规定您这份证...

大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荔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