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人王诚之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张莉娜曹超男文/图
核心提示:
活到老学到老——这在95岁老人王诚之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人生要乐观,饮食要清淡,爱好要广泛,经常要锻炼。”——这是他的养生之道。“走端行正”——这四个字他始终谨记并践行。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大荔县退休老教师95岁老人王诚之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他的生活中,有两个习惯坚持了多年,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学习和锻炼。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是他的精神状态非常好,丝毫不亚于年轻人。
重阳节前夕,记者在大荔县一养老院见到王诚之,他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一点不像90多岁的老人。谈起如何学习和锻炼,老人打开了话匣子。他边拍手边说:“人生要乐观,饮食要清淡,爱好要广泛,经常要锻炼。”这是他的养生之道。他每天早晚锻炼两次,拍手、揉腹每次100下。
除了锻炼,王诚之的第二大习惯便是学习。阳台上有一个小桌子,是王诚之学习的地方,《唐诗三百首》《资治通鉴》《新闻联播》……这些都是王诚之的精神食粮。早餐后的1个多小时,午睡醒来后的1个多小时,是他最重要的学习时间。每晚的《新闻联播》,他都会守着看完。“虽然年纪大了,外出的时间少了,但是学习的渠道很多。我学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了解国内外大事,学习有关医疗保健知识,促进身心健康。”王诚之说。
退休后,王诚之还有一大爱好,就是写诗,这一写就是30多年。“我把写诗当作我的好朋友,每天和它交流,感觉日子过得很充实,因为写诗给我带来了快乐。”王诚之说着,拿出他生日时写的诗让记者看:
儿女齐聚太原城,庆我寿诞九五令(龄)。心身健康就是福,人活百岁不是梦。
王诚之毕业于原同州师范学校,在大荔县教育系统工作30余年,“走端行正”这四个字他始终谨记并践行。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也是王诚之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年份。对于入党这件事,他脱口而出:“2月10日入党,8月10日转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奋斗,为人民服务,我觉得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
作为一家之长,王诚之十分注重子女的教育问题,他把自己看到的、学到的好习惯、好家风教给子女,引导他们养成好习惯,教育他们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他常对子女说:“要多做工作,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听党的话。”
他的言传身教,给子女们树立了好的榜样。子女们在学习、工作中都积极上进,有的已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国家的钱很多,但你一分都不能动。”在小儿子当上河南某银行行长时,他不厌其烦地写信、打电话提醒,半年时间里写了5封信教育儿子。
提到老伴和儿女,老人赞不绝口。老人说,晚年生活能这么幸福,离不开老伴的照顾和儿女的孝心,这是他长寿的关键。老伴和他相濡以沫携手走过60年,无论遇到什么事,他们都会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这么多年他们没有红过脸。
5个儿女,个个孝顺。5年前,他和老伴商量要住养老院,儿女们都很理解并支持。为了方便照顾他和老伴,二女儿王琴英搬到养老院附近居住。在外的儿女每周五也会准时给老人打电话,这个习惯坚持了20多年。
得知哪里有困难,王诚之总要想办法帮忙出力。四川地震,村里修路、安装路灯等他都默默捐款。“拿党和国家对我的栽培和报酬来论,我回报社会的不值一提。”
“快乐是养生的唯一秘诀。”王诚之认为,老年人就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拥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这样不仅能结识众多好友,还能拥有一个快乐精彩的晚年生活。
新闻推荐
刘建锋,潼关县公安局干警。在全省独创推行二代身份证和临时身份证全县通办模式,开全省户政改革之先河;推动成立了全省首个户...
大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荔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