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我毕生力 不负劳模名 记全国劳模赵贤若

渭南日报 2019-09-07 00:36 大字

本报记者夏莲

一头精致短发,一身粉红色套裙,说起话来,逻辑清晰、语速飞快。初见赵贤若,只觉她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精干。如果不是她自报年龄,很难相信眼前这个说话铿锵有力、眼神坚毅的全国劳模已经70岁了。

赵贤若的家不大,却收拾得很干净,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奖杯奖状奖章。她说,摆出来不是为了炫耀,而是要时刻提醒自己,劳模精神不能丢。

供销社里的铁娘子

1949年11月,赵贤若出生在大荔县安仁镇的一户农家。1970年,经群众推荐,她被安仁镇供销社招收,成为安仁镇新华村的一名代购代销员。原大荔县供销联社党委书记王选民告诉记者,赵贤若的精干在年轻时就是出了名的,“别看她长得瘦小,工作起来比男同志都厉害。”

赵贤若刚参加工作时,店里只经营油盐酱醋和日用百货等十几种商品,农民想买农业生产资料、小型农具却没着落。赵贤若就走出店门,对村里的土地面积、种植作物、牲畜数量等情况进行了摸底,建立了支农档案,首创了“需货登记簿”,按需进货,适时增加了农具、百货、五金等商品,仅仅一年时间,店里的商品种类就达到300多种,营业额也翻了5倍。

那时,代购代销店不仅负责供应生产生活物资,还要负责收购废旧物品。但群众嫌东西少、路远,不愿意到代购代销店来。一次,赵贤若到娘家送货,乡亲们顺便把废品拿过来让她带回去收购。仅仅3个小时,她就收购了700多斤,比她上半年在店里收购的总和还多。这次经历让赵贤若开了窍,从此以后,她挑上扁担,走街串巷,做起了上门收购的生意,她还动员群众在家里放置“废品节约箱”和“头发积攒袋”。1976年,新华村代购代销店收购生铁等废品24000多斤,超额完成了收购任务。

由于思想先进,工作突出,1971年7月,赵贤若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她的干劲更大了。(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大荔县剧团 《赠钗》成功在昆山演出

剧照。本报讯(李世居翟洁文/图)8月24日晚上,大荔县剧团选送的碗碗腔《赠钗》参展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在昆山当代昆剧...

大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荔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