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红”铺就小康路 大荔县韦林镇特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纪实

渭南日报 2019-09-04 00:48 大字

本报记者单江鹏

“韦林镇三红产业,搞得有声有色。”

8月16日,中共大荔县委十六届七次全会暨县政府全体会议提出做足一产文章,树立“1+”思想,引领“五大发展理念”,走一条具有大荔特色的发展路子。在这次定调今后若干年大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路径的重要会议上,县委书记刘莉对以红薯、红萝卜、山药为主的韦林镇特色产业发展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做精第一产业,实现产业兴村,通过特色集聚,实现兴韦富民。有声有色的韦林三红产业为“1+”战略提供了有力注脚,也让大荔干部群众思考和倾慕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韦林,这个渭河岸边的传统农业大镇。

初秋时节,让我们一起来到黄河岸边,一起走进沙苑深处,探究乡村振兴的韦林路径,感受产业兴村的韦林温度,聆听奔向全面小康的韦林脚步。

“东高村御红苑红薯产业示范园”,前夜的一场秋雨过后,8月28日清晨,官韦路旁一块红白相间的牌子在绿色田野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

提起紫红色的红薯蔓,一抖,一兜篓红薯就提在了手里。数一数,一窝七个红薯全是匀溜的纺锤形。“咔”一下掰开,断面上立马渗出一圈纯白的汁液。沙苑长出的红薯果然名不虚传。

“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制的新品种秦薯5号”。站在面前的中年男子,就是韦林镇引种红薯第一人,名字叫张引红。

老张告诉记者,他是土生土长的韦林人。做了10多年经纪,主要是往西安雨润蔬菜批发市场批发红萝卜。前几年,看到临潼、合阳等地发展红薯产业,效益很不错,他就想,韦林是面沙地,光照充足,温差较大,估计种出的红薯,应该不比其他地方差。2015年3月和4月,他就试着种了9亩红薯。结果长出的红薯又面、又甜,拉到市场上常常被一抢而空。卖完算算账,不到120天,一亩地净收入4500余元,比以前种花生效益要好得多。第二年,他把红薯种植面积扩大到了50亩。看着他种红薯赚了钱,他们东高村人有样学样,目前全村80%的农户都开始种红薯,最多的一户有三四十亩。现在他不仅自己种,还建了4座大棚为村民提供优质红薯苗。(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一线传真 健康行动暖人心

8月20日,大荔卫健局“服务百姓健康行动”走进两宜安置小区。义诊现场,医务人员详细地为患者检查身体,逐一为群众普及疾病的...

大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荔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