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在乡村振兴中迈向全面小康社会
陕西农业看关中、关中农业看渭南。党的十八大以来,渭南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让305万渭南农民,在关中沃野上收获喜悦,在乡村振兴中迈入全面小康社会。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渭南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在渭水河畔、华山脚下,书写了一幅幅从落后走向繁荣、从贫穷走向富足的动人画卷。
8月20日上午,陕西省“奋力追赶超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发布会第五场召开,渭南市委书记魏建锋,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杨武民介绍了70年来“乡村振兴的渭南实践”情况。如今,渭南农民昔日一穷二白、靠天吃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基本小康,正在迈入全面小康的新跨越。
“关中粮仓”产量实现“十四连丰”
渭南是陕西省的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大市、农业产值大市。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指引下,渭南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农业总产值达到526.6亿元,是1949年的525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55元,是1978年的97倍;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由2015年的14.1%降到现在的1.8%。
“渭南自古以来就是‘关中粮仓’,大荔的丰图义仓,见证了渭南人种粮、爱粮、惜粮的深厚情怀。”魏建锋介绍,渭南把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70万亩,产量实现“十四连丰”,每年总产稳定在220万吨左右,占到全省粮食总产的五分之一。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渭南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由注重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目前,渭南水果面积达到390万亩,总产量达到460万吨,产值达到160亿元,其中有机认证果园达到7万亩,绿色食品认证果园达到105万亩。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24万亩,占到全省总面积的41%。
在主产区,农民收入的80%来自蔬菜产业,并延伸出颇具规模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这其中包括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7家,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3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000多个,家庭农场2000多家。
三方面打造“三农”工作队伍
近年来,渭南培育造就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317名村支部书记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培养致富带头人4316名,1153名致富带头人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建立省级实训基地22个,培育认定职业农民7314人,其中高级职业农民180人。把课堂设在产业基地,把科学知识送到田间地头,累计培训农村技能人才3万多名。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为壮大农村人才队伍,我们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返乡创业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杨武民说,渭南通过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和“农民夜校”,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教授和“土专家”授课等方式,形成了一系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培养了大批职业农民。
在人才引进方面,围绕五大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采取“外引内培”思路,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陆续建成白水苹果、蒲城酥梨、临渭葡萄等8个省级果业试验站,一大批农业方面的专家、教授、博士、硕士等优秀人才依托试验站,将科技推广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成功开发推广了瑞阳、瑞雪等一系列知名、优质品种,培养带动了当地一批农民“土专家”“田博士”。
为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渭南设法解决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用地、服务等难题,最大可能为回乡创业人员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今年以来,渭南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2.8万人,创办企业或经济实体2.7万个。
乡土新风为乡村振兴铸魂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风文明就是乡村振兴之魂。”魏建锋说,如今,农民群众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不仅要“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
从2016年开始,渭南一年确定一个主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力。开展的“万条家训进万家”,从司马迁、杨震、王鼎等渭南先贤的家训故事中传承文化根脉;从革命先辈、英雄人物的家训中传承红色基因,走出一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切入、大文章”的新路子。
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开展“身边好人”“十大孝子”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2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43年矢志从医、一心为民的乡村医生刘永生,坚守深山27年、关爱乡村留守儿童的乡村教师詹小翠……一批批身边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鼓舞和感召着渭南群众自觉向标杆看齐、从自身做起。
渭南还推动移风易俗,发挥村规民约作用,红白理事会实现全覆盖,引导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大荔全域推行绿色殡葬改革,群众丧事平均花费从3.3万元降到1.5万元,去年全县丧葬事宜节约7000多万元,优秀乡风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新魅力、新风采。
共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197个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建设美丽乡村,让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魏建锋介绍,渭南编制出台了《乡村空间布局建设规划》,推动乡村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更可持续。
目前,渭南共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197个;20个村入选全国首批“绿色村庄”,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清洁村总数占比达到79%,93.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41%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47.9%,农民群众享受到更有质量、更有获得感的公共服务。
农村生态环境好了,秀美乡村就会成为聚宝盆。在白水县和家卓村,一家废旧砖瓦厂经过改造,变成了田园综合体,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在外务工的村民返乡开起了店、当上了老板。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17个,带动农民就业1.42万人,如今的渭南,正在用发展美丽经济的火热实践,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本报记者文晨
新闻推荐
渭南日报通讯员林建陕记者单江鹏近日,大荔县委将党员入党日期作为党员“政治生日”,并在全县党员中开展过“政治生日”活动...
大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