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也斑斓 从老年人的幸福生活看七十年巨变

铜川日报 2019-05-08 07:54 大字

?骑行中的李登基看起来活力四射

?杨万元坐在自己的工作台前翻看着曾经绣过的图册

?杨忠和老伴在多伦多留影

?扫二维码关注相关报道

从过去买东西用粮票、肉票,到如今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从年少时没条件上学堂,到如今还可以在老年大学实现大学梦;从曾经的保温饱,到如今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幸福感,壮丽七十年,老年生活这点点滴滴的发展变化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和变迁,2019年铜川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4万,他们爱运动、爱旅游,追赶潮流;他们虽然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对生活充满热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老年生活,感受别样斑斓的夕阳。

一路骑行 一路风景

“现在的我160斤,以前我可是220斤的大胖子,你相信吗?”眼前这位戏谑自己曾经形象的老先生名叫李登基,今年76岁。从2016年开始骑行至今,骑行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体重上的变化,血压控制住了、膝关节变好了、肺气肿也改善了,除此之外,他还收获了一路美景。

李登基曾经是一名煤矿工人,退休后他的业余爱好就剩下了打牌,但打牌带给他的却是体检报告里的各种指标紊乱,最严重时他甚至拄起了拐杖。“大夫说我膝关节坏死了,让我换关节,那阵子我只能拄着拐杖,走路一瘸一拐。”不愿意手术的李登基在网上看到骑自行车对关节好,便买了一辆两千块的自行车,开始骑行锻炼。起初,他只能在新区骑骑,最多到大唐养生园,慢慢地,他能骑到小丘、到照金、到老区,甚至最远的一次骑到了河南。骑行免不了有时要上坡或逆风行驶,这对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大肺活量、提高心肺功能和血管的舒、缩功能十分有益,还能防止发胖、血管硬化,促进骨骼强健。

三年来,李登基骑遍了铜川的沟沟岔岔,每天早晨他都会早早出门骑行,小丘照金香山柳林是他最熟悉的路线,只要不是瓢泼大雨他都要骑行至少五六十里。“去年11月,我骑到渭南大荔,看了丰图义仓,然后又骑回新区,我从来不在乎骑多远,也不在乎骑多快,我就是走着玩着,看看外面的风景。”骑行给李登基带来了好身体,更带来了好心情,因为在铜川的骑行圈他算是年龄比较大的爱好者,所以好几个骑行社团都邀请他加入。“让我给年轻人做榜样呢,别人一说就是老李这么大年龄还能把这个爱好坚持下来。”每个周末,李登基都要从新区骑到老区参加社团活动,结束后再骑回新区。“新区这边还是骑行的年轻人多,周内年轻人都上班,我也不好意思叫别人一块,我就自己一个人骑,想去哪就去哪。”李登基告诉记者,他骑行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悠着点儿”,绝不超强运动,绝不过度挑战自我,出门前检查好装备,带好药品和补给,安全放在第一位。

李登基告诉记者,虽然他持有老年优待证,但是他出门都尽量骑自行车,几乎不坐公交车,他打趣自己给国家减轻负担。“年轻的时候吃了太多苦,老了要为自己活,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最近我打算骑到甘肃庆阳,到那里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

飞针走线“巧手”生花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千百年来,一枚枚纤纤绣花针寄寓了人们对于传统女性的所有想象,可在新区铜煤小区却有一位巧手爷爷,他热爱十字绣,退休后拿起针线绣成了几十余幅作品,还自创了刺绣工具,说起刺绣心得更是滔滔不绝,他就是杨万元老人。

“这一幅《长城》我绣了6个月;这幅《福》是我的第一幅作品,当时不熟练,绣了40多天……”一走进杨万元家中,他就指着客厅挂着的由自己绣制的十字绣一番介绍,“这只是一小部分作品,大部分都送人了,孩子家、亲戚家、朋友家里都挂着我的十字绣呢!”杨万元骄傲地向记者介绍道。

今年74岁的杨万元曾经在印台区金锁关镇派出所当了20多年的基层民警,2008年从公安新区分局退休后他就开始了“飞针走线”生涯,许多不熟悉杨万元的人,只要听到杨万元的警察身份都会感到好奇,他究竟是怎么爱上十字绣的呢?杨万元向记者讲述了他的童年故事。杨万元年幼时家中还有两个弟弟,作为家中老大,他常常帮助母亲料理家务,还学会了缝缝补补,上大学时他的毛衣都是自己织的,工作后他还给他的师父织过一件当年非常流行的毛衣,所以打小手巧的他学起十字绣家人朋友一点不意外。“他手比好多女人还巧,大学毕业证照片上的白线衣就是他自己织的。”杨万元的老伴调侃道。

最初杨万元就从简单的字绣起,绣十字绣费眼睛、伤颈椎,杨万元就自制了一套工具,可以将十字绣立在眼前,这样就不用长时间低头。“我还喜欢做眼保健操,对眼睛好,别看我年龄大,我也不带老花镜,小字我也看得清。”练了一两年后,基本功扎实了,杨万元开始绣一些篇幅较大的作品,春色满园的《牡丹》、人物众多的《梦红楼》、2米多的《清明上河图》等,“别人都说绣人物复杂,其实基本功练扎实了就得道了,不管绣人物还是花鸟鱼虫,抓住关键特征就能绣好。”杨万元的老伴还给记者讲了一个趣事,杨万元在商店买《牡丹》这幅十字绣时,同时也有一位女士购买,那位女士揶揄杨万元,说他铁定绣不出来,结果杨万元绣好了,那位女士的牡丹却绣了好几年也没绣完。

如今,杨万元的“巧手”得到亲朋好友的一致赞赏,有时朋友的孩子结婚也会向他讨十字绣。“人不管学点啥都是有用的,小时候吃点苦学了缝缝补补,现在退休了我一点都不无聊,我会绣十字绣啊!这个爱好我要继续坚持下去。”

行遍万水千山 追寻诗与远方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曾经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想要出门旅行却又无法实现的场景,形象的歌词唱出了人们对“诗与远方”的追求。在新区有这样一位老人,退休后的他有了空闲时间也有了稳固的经济基础,于是他追寻着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

老人名叫杨忠,今年79岁,退休前在铜川矿务局从事机电工作。退休后他和老伴走遍了全国各地,访遍名山大川。在台湾,他感受到了两岸一家亲的热情;在香港,他感受到了国际都市的繁华璀璨;在加拿大,他感受到了幅员辽阔、地广人稀却又生活设施配套齐全的便利,他说,出去走走眼界确实在不断开阔。说着,老人打开手机相册,向记者介绍起曾去过的国家。“这是在加拿大和美国交界的地方,这是安大略湖,你看这大瀑布壮观吧?在加拿大碰到迎面走来的人,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会和我们说hello!你看那边地广人稀,但是超市里应有尽有,生活可便利了……”说起旅行见闻,老人的兴奋劲儿挡也挡不住,相册里一张张图片定格了他的美好回忆。

“去年我和老伴去加拿大多伦多,我们两个人坐了十几个小时飞机,过海关也是自己搞定,没有什么难的!在加拿大我还自己去超市买东西,虽然我不会说英语,但是看收银员的手势也能猜明白。”回忆前半生,养育子女、忙于工作、操劳家务,忙得顾不上自己,如今却成为了“旅游达人”,杨忠感慨道,他们这一代人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退休后赶上了好时代,有退休金,生活无忧,也终于可以出去旅游开阔眼界。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杨忠说,自己也没想过,旅游会给晚年生活带来什么改变,他只是觉得生活更充实了,心态更年轻了,他把对生活的热爱体现在了每一个行动里:朋友圈晒图发“九宫格”,每天打两个小时太极拳,每年外出旅游。人到老年该过怎样的生活?这就是杨忠给出的答案。(本报记者 张欢欢 朱敏 党江妮)

新闻推荐

大荔羌白2万余亩西瓜甜瓜即将上市

五一假期临近,在各地市民规划节日出行的时候,渭南市大荔羌白镇明水村的村民们却忙得不可开交,因他们精心种植了5个月的高品...

大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