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面花:指尖绽放的民俗瑰宝 走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系列报道之四
?大荔面花市级传承人聂秀芳(左四)教学徒给面花着色。
?“药王庙”面花参加巡游。
?面花作品。
?精美面花。
?扫码关注相关H5产品
本报记者 刘晓林 王军锋 文/图
凭借大荔面花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大荔县荣获由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面花,也叫“礼馍”“花花馍”,相传是由古代金石礼品和图腾演化的产物。大荔面花是当地群众过年过节、婚嫁丧娶的必备礼品,源于生活,是群众自己的艺术,是千百年来大荔人民对生活的感悟和积淀。在大荔县羌白镇阿寿村,人们把面“塑”成了建筑,用指尖捏出了一个个“新世界”。据介绍,在我国,建筑面花唯大荔独有。
传统礼馍 巧夺天工
3月5日,记者在阿寿村采访了市级面花传承人聂秀芳老人。聂秀芳老人对记者讲:“我是大荔县羌白镇新桥村人,1967年嫁到阿寿村,因面花制作有‘只传媳妇不传女’一说,婆婆就将制作面花的技艺传给了我。我婆婆是十里八乡的名人,她做的面花花形好,形象逼真,做啥像啥。从制作简单的梅花开始,婆婆手把手教我,没几年我就基本学会。20世纪70年代,我收了不少徒弟,有四川、上海、汉中等地学员拜我为师,我都是免费传授他们面花制作技艺。”
说起大荔面花的特点,聂秀芳介绍,大荔面花按用途分为时令面花、喜庆面花和祭祀面花,借助刀、剪、针、梳等工具,汇集揉、捻、捏、搓、点等多道工序,靠巧手揉捏出花、鸟、虫、鱼、戏剧人物、各种动物和建筑等,尤以虎的造型最佳。内容有祝福美满婚姻、子孙兴旺的鹣鹣馍,有祝贺老人福寿双全的寿桃,有春节拜年祭祖的花馄饨、花馒头、花糕等十几个品种。
王丹是聂秀芳的孙女,她给记者展示了大荔面花的制作过程:先揉一个长条形面团放在左手上,右手用剪刀在面团右侧剪了几下,“鹣鹣”的尾巴造型就出来了,将面团往上弯曲,又在另一端捏上了几下,鸟的头部形象立刻展现出来,再将红枣放在头部,“鹣鹣”就有眼睛了。不一会一只“鹣鹣”(类似于鸟的形象)制作完成,似鸟而非鸟,栩栩如生。
建筑面花 独一无二
大荔县阿寿村曾是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行医之地,人们为了纪念他,在这里建造了药王庙,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庙会前一天都要举行面花祭祀巡游活动,现己传承了数百年。
阿寿村的药王庙祭祀面花是现今全国唯一的一种大型建筑式样的祭祀面花。庙会前夕,阿寿村四社八队就开始捏花馍,做出纪念药王孙思邈的供品面花,如药王庙、药王洞、蜗牛山、旗杆、大殿戏庙等等。
3月7日,在阿寿村聂秀芳家,记者见到了“药王庙”面花。面花气势恢宏,是按药王庙建筑形状,逐件生捏熟蒸。庙门的戏楼、庙门楼、庙门两侧铁旗杆、牌楼、石狮、前后殿、万人伞、两侧龙虎震守的药王洞(寝室)等十余种,面积2.5平方米。其中戏楼、前后殿均高50厘米,宽40厘米。特别是庙门、牌楼外饰雕梁画栋,古态雄风,雀跃屋脊、燕翔楼端,栩栩传神。再赏那石狮石虎,火眼金睛,严阵洞口,颇具大西北狂风卷沙之势态。“药王庙”的墙壁外饰是以数千朵白梅贴面,似象牙玉石雕琢,似梨花盛开傲放,眼前犹如花的世界,神色炫目,气韵酣畅,脉络连贯,意象生动,巧工天成。
祭祀时辰到了,药王庙面花和各社面花在村里的主干道巡游后,各社面花在花苫鼓和跑骡车的礼送下,陆续走进药王庙,放在专门用来祭祀的礼桌上。随后,人们烧香许愿求福去病,看社火杂耍,听秦腔大戏,最后将面花分而食之,期待来年免受病魔的侵袭。
民俗珍宝 留住乡愁
“大荔面花是群众的艺术”。大荔人民成就了大荔面花,大荔面花也成就了大荔人民斑斓的人生。
近年来,大荔县加大对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力度,设立了面花活动及传承基地,挖掘培养省市县传承人11人,鼓励扶持面花产业发展。2015年,大荔县通过中央电视台“心连心”《我们的中国梦——东西南北贺新春》栏目,让大荔面花走进央视,被全国观众所熟知。同时,大荔县深入发掘和盘活当地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优秀民间文化资源,推动民间文化艺术生态的整体保护和创新发展,倾力打造人文大荔品牌。
王丹说:“我从小接触面花,耳濡目染,现在跟奶奶学习了3年,能独自制作复杂面花。以后我会继续跟奶奶学习,将面花制作这门技艺学好传下去,不能让这门技艺失传。现在我也出去跟其他地区艺人交流,将外面的新事件新元素带回来,尝试将新元素加入面花中,大荔面花也必须不断推陈出新,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喜欢,才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记住。”
对于今后大荔面花的发展规划,大荔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主任林宏霞表示,今年大荔县文化馆会联合省市相关单位组织举办面花培训班,还会与大荔县教育部门联合组织实施大荔面花进校园活动,让更多孩子了解大荔面花历史。其次要不断加大宣传,让大荔面花被更多中国人所熟知,加强面花产业开发,扶持村民开办花馍店,让农民越来越富裕,生活越来越好!
手记
让面花艺术更加鲜活开放
■刘晓林
通过两天的实地采访,我深切感受到大荔人民对面花的那份热爱,以及面花带给她们生命的色彩。我看到大荔面花手艺人对大荔面花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看到了大荔县委、县政府对大荔面花传承保护发展的决心和毅力。
为了更好、更科学的推进“面花之乡”建设,大荔县委、县政府制定了规划方案,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普及面花技术,提高面花之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荔县以阿寿村王丹花馍店为实训基地,举办新农村巧娘面花技艺提高培训班,来自大荔、合阳、澄城、韩城、华州的40多位“巧娘”一边学习交流,一边切磋技艺。她们对“面花之乡”有了全方位的认知,对面花的艺术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采访中得知,大荔面花是群众自发形成的习俗,该非遗项目现有1位省级传承人、4位市级传承人、6位县级传承人,群众基础广泛,建筑面花也有了可靠的接班人。
今年,大荔县将组织推进大荔面花进校园,让更多的孩子了解面花艺术,继承和发扬面花艺术。同时,大荔县还将统筹多种民间文化艺术项目融合发展,着手建设民间艺术文化长廊、文化墙,加强民间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届时,这个绽放在指尖的民俗瑰宝将大放异彩。
我相信,大荔面花这项民间绝活,不仅能够完整的传承和延续下去,而且能够继续发扬光大,走出大荔,走出陕西,有朝一日能够代表陕西的民俗文化艺术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刘海滨李晓艳文/图)3月11日,大荔县公安局退休“老公安”回警营走进“扫黑除恶”小课堂,认真学习扫黑除恶知识,献...
大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荔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