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摆渡20余年方便群众

三秦都市报 2019-02-27 02:30 大字

本报渭南讯(白妮刘坤记者杨晶)今年已70岁高龄,从事摆渡20余年,在这期间不论严寒酷暑他始终坚守岗位,为渭河秦家滩段两岸的乡亲们提供摆渡服务,从不停歇,他就是摆渡人——宋新民。

2月26日,三秦都市报记者来到华州区渭河大坝秦家滩渡口处,见到了这位老人。一个几平方米的小屋,水泥砖垒的墙,门前用稻草搭着一个棚子,屋内昏暗潮湿,一张床摆在墙角,床对面便是做饭的案板、锅碗,一盏由电瓶供电的节能灯悬挂在房间中间,房间内还有两三只流浪狗在玩耍,这就是宋新民老人的“家”。

“过去我爷爷是干这行的,也有点人家说的遗传性,老人干这行,咱小孩没事跟上玩一天,在水里也来回跑,习惯了,以后咱也就慢慢跟着学了。”谈起初学渡船的经历,宋新民记忆犹新。“刚开始,那就是慢慢摸索呢,老人给说,叫你这个方向,你身子朝这边切,你这脚一蹬,这船头自然就摆过来了,咱也有样学样。”

20余年的摆渡生涯,让老人拥有了许多难忘的经历,有渡河人的紧急需求,有渡船时的突发事件,也有人来人往的生活百态,老人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这些年摆渡的故事。有时候是渡船的旋浆机被柴草缠住了,要下水手动除草,有时是孩子失足掉入水中,老人奋不顾身下水救人……老人说做摆渡人其实和修行一样,心里要坦然。

在交谈过程中,一位从华州区去往大荔县的客商需要摆渡,记者也随着客商一起去体验了一次摆渡的过程。在老人的指导下,记者也拿起了牵引工具,随着老人的节奏,感受摆渡的力度。一会儿手心就有些招架不住了。摆渡船行驶的非常缓慢,纯靠手工人力拉动,渡过整个河段需要四五分钟。虽然速度上很慢,但站在上面却非常稳,像这样的摆渡,宋新民每天需往返数十趟,短短几十米的摆渡,让来往的行人感到了出门的便利。

“这渡口不管是白天晚上,只要你一到这他就摆渡过河,特别方便,又节省时间。”客商辛世军说着为老人的精神不住点赞。

以河为伴,以船为家,宋新民就这样独身一人,默默地坚守了20多年。在千千万万个岗位上,像宋新民这样不善言辞、默默付出的人还有很多,一根长长的钢丝固定在河的两岸,宋新民拉动着渡船,联结起了两岸村民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静静守候换来群众的便利。

新闻推荐

大荔县 百余对新人扎堆办证

一对新人正在展示刚刚领到的结婚证。本报讯(通讯员李世居王芮群)“在这浪漫的节日里、喜庆的气氛下领取结婚证,得到民政...

大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