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40年 见证改革创造历史

陕西日报 2018-11-19 06:26 大字

2013年1月4日,西安高新区的一家3D打印体验馆内,工作人员展示“打印”出来的头像模型。这是全国首个3D打印体验馆。本报记者刘强摄(资料照片)

西安睿控创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首款基于国产飞腾CPU的嵌入式自主可控COME模块,实现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国产化。本报记者侯燕妮摄

本报记者侯燕妮

当牛顿被苹果砸中,万有引力开始生根发芽;当伽利略举起望远镜,浩瀚的宇宙开始掀开神秘的面纱……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世界,科技改变未来。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时代洪流里最值得称颂、礼赞的群体之一。

11月15日,记者翻阅手中的《陕西科技志》和《陕西科技年鉴》,思绪随着书页穿越到1978年。当改革的春风吹到黄土地,一时间,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顶层设计加快设立和完善:国务院批准建立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举措,同意恢复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决定成立陕西省科学院。同年底,省物理研究所、省微生物研究所等13家科研机构也获得批准。

陕西科研领域取得的新成就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西北大学王永焱等就黄土第四系分层、地貌特征等问题提出系统见解,受到国内外地学界高度评价;大荔县民办小学教师史丰收创立“快速计算法”,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破格录取……

纵观40年发展历程,陕西省在民生科技、基础研究、自然科学等各领域亮点频出,“填补国内空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一”“首次”成为高频词汇。

本期我们将通过讲述几位科技领域代表的经历,来反映陕西省40年来科技发展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他们是奋战在科技战线上的普通一员,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实践者与参与者。他们的经历与奋斗,体现了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需求中的责任担当。

科技让生活更加美好

改革开放40年,社会发展一日千里,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给人民生活带来了稳稳的幸福感、满满的获得感。

记者在采访宝鸡科达特种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侯宗科时,他对记者谈起了改革开放对自己人生产生的重大影响。1953年寒冬,侯宗科出生在宝鸡乔山脚下郑家桥村。他的到来,意味着家里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大约10岁的时候,我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家里需要劳动力挣工分。我从早干到晚,才能换得自己的部分衣食。”在他的回忆中,青春是暗淡无光的。

198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村里成功实施,侯宗科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为了改变家乡贫穷的面貌,在乡亲们的支持下,他成立村办企业——故郡乡福利造纸厂,制造爆竹等所需的带颜色的纸。第一年,工厂的销售收入就达到50万元,这极大地鼓舞了员工士气。造纸厂连续3年被评为宝鸡市先进福利企业,声名远扬。在他的带动下,乡亲们的生活也得到很大改善。

互联网进入中国,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不仅让人们透过这扇窗户了解到更广阔的世界,而且在国内带来大量的发展机遇。西安睿控创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平便是其中的受益者。

2004年,张平大学毕业后到联想集团工作。他讲到,在一次重要会议上,一位投资人描述未来手机的功能,说不仅能打电话,而且能代替很多东西,到时候在座的电视机厂家、视频网站等行业经营者都会感到压力。“你们的饭碗可能会被手机砸掉。”这位投资人语出惊人。参会者都认为他是瞎掰,包括张平本人。

2008年底,公司给张平一部苹果手机作为奖励,“这是第一代苹果手机,使用后,我确实惊呆了。它有听歌、看视频等功能,就是一部掌上电脑,这刷新了我对手机的认识。”此时,他不得不佩服那位投资人的超前判断。科技发展真实地、深入地影响着千千万万人的生活。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智能医疗、移动支付、机器人……这些新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我们走来。曾经听上去“高大上”的产品,如今也“飞入寻常百姓家”。科技让生活更加美好,更值得期待。

与时代携手同行

改革开放带给国人的,除了丰富的物质生活,还有心灵的开放和观念的解放。

初尝改革甜头的侯宗科憋着一股劲想干出一点名堂。1991年,岐山县领导找到他说:“国家民政部下达科技企业扶助项目,我们不能白白丢了这个机会,你对造纸厂进行改造升级,一定要争取这个项目。”在次年召开的全国技术改造工作会议上,侯宗科提交的关于引线纸特种纸技术的合作项目通过评审,并获得65万元技术改造项目专款。造纸厂迁往宝鸡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踏上规范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建厂房、买设备,侯宗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劲头,成功让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

互联网的发展影响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张平在部队大院里出生,自小听着军号长大。家国情怀在他脑海里是形象具体的。在外企工作近10年,他发现在这个领域全球排名靠前的企业基本上都被欧美国家垄断。“为什么国内没有一家嵌入式计算机领军企业?”他每天问自己这个问题。嵌入式计算机的应用涉及军工、智能制造、通信网络、能源交通电力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覆盖范围广、需求大。

“信息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与长远发展。‘自主可控’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核心要素。”张平觉得自己要承担起这个责任,“2014年,我和三个好友联手创立西安睿控创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开始就将目光锁定在军工领域,因为军工领域对技术的领先性要求高,同时是急需保障信息安全的领域。”目前,他们已经开发出成熟的嵌入式计算机产品。这款设备基于国产化的飞腾主板,配有国产麒麟操作系统,实现了完全“自主可控”。

正是无数个这样生动鲜活的个人,让这场中国奇迹的肌理和褶皱变得清晰可感,彰显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风貌,形成国家前行的强大合力。

这每一项技术和每一个创新都记载在历史里,像星星一样镶嵌在陕西科技发展的浩瀚夜空中,闪烁着永恒的光芒,见证着三秦父老勤劳勇敢、创新进取的执着追求,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为人类共同的美好生活付出的不懈努力。

新征程再出发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宝鸡科达特种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成长为3.9亿元资产的高新科技型企业,生产各类纸基功能材料超过30种,产品远销国内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市科技成果奖5项,填补国内空白4项,取得自主知识产权10项。

“我国目前很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面临‘卡脖子’难题,需要真正有开创性、突破性的创新。当前社会需要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政府、企业、社会要创造一种更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让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有充分的自由发挥才干、创造价值。”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邓明科说。

历经8年,邓明科成功配制出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抗裂性能和高耐损伤能力的高延性混凝土。传统房屋在砌完墙后,只要在表面抹上一层高延性混凝土,就好比给房屋穿上了“铠甲”,能抗10级地震。这项技术已取得78项专利,形成7项地方标准。目前,该技术已经应用在300多栋中小学校舍的加固工程中。

“如果没有科技创新,而是单纯的人力重复,是不可能让企业价值得到成倍提高的。这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所在。”邓明科说,“能复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创新才是有价值的。”未来,他会把目前在危房加固领域遇到的新问题逐步解决,并形成经验推广出去,让产业化成果惠及更多老百姓。

11月8日,2018全球硬科技创新暨“一带一路”创新合作大会在西安开幕。主办方希望通过会议平台加强交流沟通,促进陕西省与硬科技相关的科技产业园区、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扩大硬科技影响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把陕西的科技资源充分挖掘好、利用好、滋养好,在创新驱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陕西已经用实际行动探索出一条通往未来的路,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新闻推荐

大荔县举办农机事故应急演练

本报讯(通讯员王耀鹏李冰)11月7日,大荔县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演练在大荔县官池园区上演。本次演练,由县政府、县安监局、县...

大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