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州好官钱若水

渭南日报 2018-10-26 01:01 大字

本报记者 颜伟

编者按 人们一说到开封府,立刻想到包青天。要说历史上的好官,同州府也有一位赫赫有名的青天。他的名字叫钱若水,如今大荔人讲起他的破案典故依然如数家珍。钱若水才高八斗,为人有胆有识,擅断悬案,在他治下无一冤屈,深受百姓拥戴。

北宋时,年仅20岁出头的钱若水被派到同州任推官,协助知府管理狱讼。同州知府十分自负,一味追求办案神速,有的下属也因势利导,往往造成错案。知府小看钱若水,认为他年轻没有经验,对他的有些建议置若罔闻。钱若水常常据理力争,办案涉及人命财产大事,不可不重之慎之,因此不太受上司待见。

有一日,同州府发生了一起人命案。有位姓刘的生意人,开了一家做鞋卖鞋的店铺,财源广进,生意兴隆。刘家有个同乡,因为家境贫寒,就把十岁的女儿送到刘家当学徒,既能省下口粮也为让孩子学点手艺。不料祸从天降,小姑娘来到店里没过半个月,突然失踪了。

这位同乡忧心女儿,便上报官府请求张榜寻找。几天过去,音讯全无。案子递到了州里,钱若水的同僚,职位是录事参军,掌管州里文书。他认为小姑娘下落不明,定是刘家父子合谋杀死后扔进了河里毁尸灭迹,这才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位录事参军不由分说便命衙役严刑逼供,将父子五人统统判为死刑。他命人把案卷送到钱若水那里,要他快快署个名,以便结案上报知府。

案卷送到钱若水那里后,一压就是十多天。录事参军天天派人去催,传回的答复如出一辙:“还没看完,少安毋躁。”并非钱若水办案拖沓,他压着这个案卷事出有因。半月前,他刚刚接到案卷的时候,细察口供笔录就觉得疑问重重。那刘家与同乡素来交好,为什么要杀死同乡的女儿呢?杀一个十岁的少女,为什么非得父子五人一齐动手?说刘家杀人,为什么只有父子五人的口供,再没有其他人证、物证?小姑娘为何至今尚未找到尸体?又或许,她尚在人世也未可知。这些疑问不解决,实在难以定案。

无巧不成书,就在钱若水暗中寻访之际,有人揭发同州府有名的大财主李员外,多年来表面上乐善好施,实则暗地里勾结歹人,贩卖人口。钱若水灵光一现,想到此事或许与小姑娘失踪的案件有瓜葛,便悄悄把李员外的心腹家丁捉来审问。这家丁经不住盘查,战战兢兢地承认:十多天前,他和主子出城闲逛,碰上一个小姑娘从城外归来,李员外便把她诱骗到家里。至于这姑娘姓甚名谁,后来被送到哪里,家丁一概不知。钱若水断定,这姑娘十有八九就是刘家同乡失踪之女,遂把李员外提来审讯。他知道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还须周密部署一番。

当天下午,钱若水在花厅摆酒。安排妥当后,他命衙役把李员外和家丁带进来。二人不明就里,赶紧低头跪在桌前。稍停片刻,钱若水摆了摆手,衙役们全都退下。他严声说道:“人人都称颂李员外是同州府的‘李大善人’,我念李员外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不愿在公堂上当众审讯。不过,你也得老实交代才是,别敬酒不吃吃罚酒!你的所作所为,家丁已经交代清楚,岂可隐瞒!现在,你静思片刻,将拐骗少女的事据实招来。倘若再饶舌诡辩,就休怪我不客气了!”

钱若水话音刚落,随从进来禀告有贵客求见,钱若水匆匆离席而去。李员外见四下无人,便威胁家丁说:“你千万不可招认,如若招认你我都活不成。我要是被关押了,你的妻儿老小也别想活命!”家丁连忙保证不敢有二心。不一会儿,钱若水就回来继续审问。

李员外委屈地说:“钱大人,我素来信佛行善,就连小小蚁虫也不敢踩死一只,岂敢贩卖人口。小姑娘之事,小民实在不知。”家丁也附和说:“小人有罪,前次招供,是怕不招认会对我严刑拷打,其实全是附和胡说。”钱若水听罢,哈哈大笑。此时,衙役从桌围下钻了出来。

李员外方知大势已去,只好磕头求饶:“小姑娘确实是被我拐骗,原本准备把她卖到外地,因风声紧没有脱手,现仍锁在家中密室里。”钱若水立即令人将小姑娘从李员外家救出来,并将李员外及家丁关进监牢,听候发落。

钱若水与友人商讨,同州府冤假错案屡屡发生,究其原因,皆因官场上下都追求“办案神速”的名声,致使主观臆断成风,无人追求真相。索性把这次办案的功劳归于知府一派,借机感化同僚,以此扭转官场风气。思虑过后,他把破案的前后经过向知府作了汇报,并把小姑娘带到知府面前。

知府又惊又喜,苦主竟然没死!差点冤杀了五条人命!他赶紧派人将小姑娘的父母找来相认。夫妻二人见女儿还活在人间悲喜交加,对知府大人感激不尽,口口声声说:“大人明断!”钱若水又将刘家父子五人带来见知府。他们本以为必死无疑,没想到竟还能死里逃生,一齐跪在地上向知府谢恩,痛哭流涕:“若不是大人明察善断,我们父子只能在阴间重聚了!知府大人是我等重生父母,愿为犬马,效劳终身!”知府脸上发烧,惭愧不已。他对刘家父子说:“救你们的是钱大人,此案虽不是我亲断,但我也间接害了你们啊!”刘家父子回去后备了厚礼来钱若水家登门叩谢,钱若水闭门不见,令家人传话说此乃分内之事,不必言谢。刘家父子绕着院墙感激涕零,回家后把大部分家产捐赠给寺庙,为钱若水祈福。

结案后,知府认为钱若水断明此案昭雪多人,厥功至伟,准备向朝廷奏明他的功劳。钱若水说:“我理讼断案,为的是不造成冤错,从未想过争功求赏。大人一旦上奏请功,我那同僚判下冤假错案的事情就传开了,他的仕途就完了。”钱若水坚决恳辞为他请功。看着这位年轻后生具有如此高尚的情操,知府感慨地说:“你是一面镜子,让我看清了自己的过失,我实实在在不如你啊!”

这件案子流传甚广,最终传到了宋太宗耳朵里。他也对钱若水十分欣赏,接连越级提拔,两年后,钱若水就被任命为枢密副使,这是北宋的正二品官职,可见对其器重。从此,上至朝廷,下到民间,钱若水的清名广为传诵。深受其恩的同州百姓更是对他念念不忘,直到今天还在口口相传他为民做主的故事。

相关链接:钱若水,生于公元960年,逝于公元1003年,字淆成,又字长卿,河南新安人,北宋名臣。他一生短暂,享年四十四岁。他去世后,宋真宗痛失良臣,追谥宣靖。他生前著有文集《宋史本传》二十卷。

新闻推荐

《各界导报》第十期通讯员培训班开班

本报讯10月23日,《各界导报》第十期通讯员培训班在渭南市大荔县开班。渭南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贺韧,大荔县政协副主席...

大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