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沙到绿地

渭南日报 2018-08-02 01:04 大字

(上接第三版)通过建立乔木、灌木、草地相结合的植被覆盖,修建起了立体的水土流失防护网络,减少了面源污染;通过对节水灌溉示范园的建设,带动周边群众使用新型的节水、节能的灌溉技术;通过建设沙湖湿地,调整地下水位的平衡、优化当地的水质。在农作物的管护上,采取生物杀虫、施用农家肥等措施,减少了土壤污染,开发无公害农产品,引导当地群众树立绿色发展观念。

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槐园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当地人的眼里,曾经黄沙肆虐、生存艰难的家园,如今成了绿树成荫、瓜果飘香、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

保护与开发并举

走进科普长廊,水保治理的大政方针、生态文明的时代理念,一目了然;徜徉在沙苑水保文化园,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氤氲其间;游览小沙湖观光区,湖光山色如诗如画,亭台花木仪态万千。

渭南市槐园水土保持示范园,有时尚健康的无公害果蔬采摘园,有科技推广的节水灌溉示范园,还有因地制宜的经济林栽培园。

渭南市槐园水土保持示范园,生态景观良好,植物品种多样,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春季,百花争艳,槐香亭那里,槐花林槐香四溢;夏季,黄花菜成片,枣园红了,鲜桃熟了;秋季,站在金沙亭俯瞰,金黄色的杨树林,一丛丛红色的灌木点缀其间;冬季,雪后的沙湖沙地,银装素裹,一片静谧。

渭南市水保局局长杨晓峰认为:“示范园的建设,不只是将沙化的槐园变成了良田,把绿化了的沙地提升为景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槐园脱胎换骨的变化,让当地政府和周边群众看到了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的广阔前景。这对沙苑地区今后的治理与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因地制宜,涵养水源,珍惜沙土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这种生态治理模式,已在大荔沙苑大面积推广。“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种生态建设理念,已融入渭南市沙苑景区规划之中。

新闻推荐

朱静芝带队赴渭南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法检查

本报讯(记者耿薇)7月30日至31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静芝带队赴渭南,就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召开座谈...

大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荔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