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乡村振兴” ——看从国企回乡的高永刚如何建功立业新时代

陕西农村报 2018-06-14 11:53 大字

本报记者 武德平 通讯员 李跃峰

(一)

“我放下金饭碗,从国企回乡创业,就是要带动大伙儿多赚钱,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乡村振兴。”6月8日,记者采访时,高永刚这样说道。

38岁的高永刚,早年毕业于陕西省航空技术学院机械加工高级铣工专业,后就职于陕西省航空发动机集团。

2010年10月,他却因工伤回到了家乡大荔县官池镇小元村。2014年12月,他向单位提出离职申请,在小元村南建了一座占地一百亩左右、年出栏3万余只的养鸡场,年出栏三万只鸡,纯利润近70余万元。

2015年,村委会改选,高永刚当上了村主任。上任后,高永刚瞅准产业结构调整这一环,集中发力。目前村里能利用的就只有5000多亩荒沙地,他便大胆地提出了“建设千亩花椒示范园”的设想,采取上植花椒、下种丹参、椒垄栽贡菊的立体化种植模式,并很快投入实施。

如果千亩花椒示范园完全建成,仅花椒一项,年产值就可达1200万元,人均增收5500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先从机井配套设施建设入手,协调解决生产用电和生产路改造,把撂荒的5000亩土地变成良田,为群众提高经济收入打好基础。

2016年,高永刚发现地垄花生比常规种植每亩能增产200斤以上,就试种了40亩,成功后,带动全村种植1500亩左右,增产10万公斤,增收60余万元。今年,他投资2万元,从甘肃引种了荷兰15土豆10亩;投资6000元,引种丹参5亩,决定成功后再向全村推开。

他多方奔波,从相关部门努力争取到产业结构调整农灌用井8眼。移民局支持的5眼井已经开钻。35岁的杨杰等8户人的30亩地共用一眼井,已经挖掉老化的枣树,10月份就能载上花椒树了。杨杰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期盼。

(二)

在高永刚担任村主任期间,顺利建成人饮深水井工程,安全用水入户率达到99%;完成3个自然村路灯工程,实现亮化全覆盖;实施通村路的拓宽及巷道硬化工程及大元到中草通村4公里柏油路铺设,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完成两个涝池、村级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及绿化配套工程,美化了环境;完善了村图书馆,修建了村篮球场,给广大群众营造了一个学习、休闲和健身的活动中心,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高永刚崇尚孝道,连续3年春节,个人出资15000元左右,为70岁以上老人送上礼品,奉献爱心,今年还计划为80岁以上老人举办“九九重阳节”孝心慰问活动,提倡孝道文化。

他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带领村干部,敲锣打鼓,响鞭炮,为大学新生的家长披红戴花,按照“一本”1000元,“二本”500元,“三本”300元的标准,资助本村大学新生。3年来,他个人共出资4000元左右,激励小元村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三)

“扶贫就要扶真贫、真扶贫,让每一户群众过上好日子才是硬道理。”高永刚说。

他利用千亩花椒示范园的建设,以用工、引导入股分红,为全村32户贫困户提高经济收入。高永刚率先垂范,他自己的养殖基地聘用的工人全部都是附近村庄的贫困户,从打料到清理粪便,再到抓鸡、装车,给鸡打疫苗,有10余人,人均每年收入1500元左右。

被村人称为“傻妞”的贫困户周金花,上有89岁的母亲,有智力欠缺的丈夫。长期在养鸡场打工,平常的工作就是在枣树林里转一转,捡捡野鸡蛋。除此之外,上海易居乐农给周金花帮扶资金1000元,高永刚给贴了1000元,为周金花托养了2000元的小红公鸡,并因此让周金花成了他养鸡场的股东之一,每年参与两次分红。在2018年3月中旬第一次分红时,周金花就领取了1200多元,吃穿问题不用再愁了,周金花每天靠自己的双手收获着喜悦。

新闻推荐

让文化遗产走进百姓生活 渭南市举行非遗锣鼓展演

  本报讯(记者李欢王晓宁)6月9日上午,渭南市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锣鼓展演在信达下沉广场举行,来自7个...

大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