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国际博物馆日” 8枚秦封泥明晰秦时“大西安”版图
本报讯(记者 陈黎) 秦时“大西安”的范围有多大?5月16日,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举行“大秦渭南-渭南秦封泥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秦封泥第二批研究成果。“下邽丞印”等 8枚秦封泥,明晰了秦时“大西安”还包括渭南地区等地。
文书信件在拆封处印章拓印封泥,是秦代为保护文书安全保密性的举措。如今存留下的秦封泥却成了照亮秦代历史的一展明灯。书法艺术博物馆馆藏100多枚秦封泥,此次公布的研究成果是其中有关渭南辖区的八枚封泥,分别是“下邽丞印”(渭南)、“重泉丞印”(蒲城)、“临晋丞印”(大荔)、“怀德丞印”(大荔)、“宁秦丞印”(华阴)、“蘋阳丞印”(富平)、“白水之苑”(白水)、“白水苑丞”(白水),它们揭示了秦朝时“大西安”的版图。
郡县治,天下安。我国县建制始于春秋时期,因秦代推进郡县制而得到巩固和发展。2000多年来,县一直是我国国家结构的基本单元,稳定存在至今。“这八枚封泥,佐证了渭南地区县治历史的发展和脉络。”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馆长庞任隆告诉记者,秦时渭南诸县是秦都咸阳内史郡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照秦时的关中诸郡图发现,当时的内史郡与现在“大西安”概念在地理上多有重叠。
“其实,内史郡就相当于现在的‘大西安\’,它不仅是指现在的西安区域,还包括咸阳地区、商洛地区和渭南地区。而这次公布的8枚封泥,在内史郡的地图上都能找到对应的秦时地名。如此看来‘大西安\’也找到了自己的源头。”
有意思的是,这八枚秦封泥显示的地名中,一直没变的县名是“白水”。“白水”这个地名在当地传承延续了4000多年。“仓颉造字”的故事在白水流传至今,如今县城西北的史官村有仓颉墓、仓颉庙。因此,学界有人认为白水是仓颉造字的发源地,因为“源泉”的“泉”字分开来就是白水。所以,“白水”地名一直未变或许与此有关。
记者获悉,为更好地研究秦封泥的价值,“大秦渭南-渭南秦封泥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8月举行。新闻发布会当天,还成立了“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书法教育发展委员会”。
图为8枚秦封泥,进一步明晰了秦时的“大西安”轮廓。(记者 杨力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世居记者王晓宁)“劝爹爹放宽心,村头站稳,儿我有几句话禀告双亲,遇国难我理应挥戈上阵,也为了...
大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