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高城的记忆

渭南日报 2018-04-13 01:15 大字

古钱币

西巷老槐树

  吴新开

  我家住在大荔县东北边陲,镰山塬头与金水沟口交汇之处,自然形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极目东瞻南眺,中条山与西岳华山遥相呼应,滔滔黄河一路南下奔流不息。近观村基三面环沟,与合阳县黑池镇王家岨、蔡苜,本县范家镇西寺子隔壑相望。唯有西面通往大路,旧时因水土流失和人为起土,也由几条低凹的大小胡同将村庄高高托起,形成挺拔傲立之势,故名“东高城”。

  早先村子四周有城墙护围,听年长者传说西城门楼上悬横匾榜书“忠心保介”四个大字,解其意为:“介”字的一撇为去东白池方向大路,一捺为去井庄方向大路,竖撇为去龙贾方向大路,因过去村路择近走斜角,直竖为去西高城方向大路,其意涵盖全村地域之说。至于先辈是否还有其他含意,今人不得而知。这方热土养育了我。尽管现已年近古稀,我依然眷恋着可爱的家乡。平日闲谈中、静思时、睡梦里常常闪现一幕幕美好的回忆:童年的伙伴、巷院的变迁、正月里的社火、老爷庙的神像忙前的小满会、涝池的大杨树、金水沟的马牙枣,特别是一代代勤劳朴实的家乡人,更是令人难以忘怀而敬佩感叹!

  家乡村庄的初始年代,尚无详实记载,只能是通过有些历史遗留痕迹作大概的想象。据村西路北500米处原有的两个百平方米无名大墓冢和西坡地出土的西汉孺子婴王莽摄政时钱币推测,2000年前曾有先民在此生息。又据遗传至今的地名马家沟、辛家渠可知,早年有辛、马二姓人家在此散居。形成文字记载的唯有王氏族谱,约于元末明初,王氏先祖为避战乱,自山西太原府洪洞县东门外池岸旁迁来此地定居。彼时因辛、马、王户数不多且居住分散,只是按姓氏称谓辛家、马家、王家。

  王家始祖名兴,字复初,携长子从义、次子从正、三子从善迁来后人丁兴旺,枝繁叶茂如日中天,不断壮大,约半个世纪后发展成集中居住的几十户人家,具备了建村规模。当时辛、马两家族因种种缘故已在此逐渐消失,王氏家族独树一帜,名为王家庄。先祖希冀子孙后代永远过安宁快乐的太平日子,又以大明王室年号易名王家庄为永乐村。但到了明中晚期社会又开始动乱不安,村民为了自保筑土墙将村子围起来,永乐村由此改名永乐堡。后来明朝灭亡,顺治登基,朝廷大刀阔斧改变汉人习俗,要把前朝一切遗痕统统铲除掉,在这种高压势态下,族人根据村庄所处地形位置,并参照王氏同宗朝邑县西高城之名,更名为沿用至今的“东高城村”。

  时至清朝咸丰年间,东高城村已衍生成为纯王氏家族百十户人家。随后1862年又有吴姓由邻村西高城迁入;1895年郝姓由上辛庄迁入;1923年孙姓由山东省迁入;1935年乔姓由河南迁入;1947年刘姓由洼底村迁入,至1949年以前已发展成为以王姓为主体200余户1000余人的大村庄。1949年以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今已成为500余户,2300口人,水电、交通、通讯、商业、医疗、教育、酒店多业并举,设施齐全,文明昌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始祖身世无文字阐述,我辈不得而知,但从两代人的名和字来仔细思量,足以表明王氏先祖的文化底蕴。不难看出兴家立业,光复初心,仗义处事,正派做人,择善而为是族人的立身之本。这一信奉自定居高城几百年以来,子孙后辈世代操守,以传统的道德规范,古老的文化积淀,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品高德厚,知书达理,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的社会名流人才,已故瑞午爷正是其中佼佼者之一,先生的一生将王氏族人族风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瑞午(1892年-1975年)学名兆祥,乳名张善。自幼聪明好学,毕业于陕西省三秦公学。辛亥革命摄职陕西督军张翔部下,1913年调任易俗社,1915年任石油局吴宝珊秘书,1916年任朝邑县建设局职员。先生博学多闻,健谈善辩,刚直不阿,从不肯降志屈身,苟同附上。因愤世嫉俗,憎恨社会丑恶,1917年弃职归里躬耕。时年地方乡霸王银喜亡故,手下郝新招收罗地痞流氓结伙为匪,同洲督军陈树藩招之不降,败于白池寨子后又窜入高城寨子,督军剿伐路过村中,潜伏巷内土匪暗枪打死其一副官,督军马营长大怒,视高城村为土匪窝窝,下令血洗高城,村内一片恐怖,人心惶惶,危在旦夕。先生仗侠义之气挺身而出,慷慨陈词舌战马营长,虽其家门房被烧,却免了全村屠城之劫,村民无不感恩戴德。此后先生名声大噪,两宜局随即聘任文牍,旋任两宜、贝家庄教师,后又因睥睨县长宋秀峰,1936年被迫去邻县合阳范家洼任教。先生正气凛然,铁骨铮铮,高寿八旬又四长眠九泉,他那担当的胆识、舍己的精神,还有那存世的楹联作品,永远留在人们心中。附录三副,以飨后学:

  1916年给自己的枕头题联

  耳边听鸡声,思登廿世纪舞台,快醒沉梦;

  榻旁邻虎视,要兴五千年祖国,不敢酣眠。

  抗日战争时村关帝庙过赛戏台联

  倘歌古风,朱仙镇岳飞誓师,博浪沙张良椎秦,我父老仔细观来,也应踊跃赴国难;

  若演新戏,黄浦江阿毛开车,石头寨云山放火,在舞台形容尽致,真能激起抗日人。

  1950年为蔡庄沟二十三庙会戏台对联

  上海、天津、北京、徐州几日削平,好像舞台上大将出征,三弓两箭,马到功成;

  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一律打倒,仿佛戏完时殿角奸贼,万剐千刀,真是痛快!

  不知何年代,更不晓是哪位先辈,通过精心观察、细心琢磨,用心构思编成了两个耐人寻味的村谜。其一:“人在狮子头上坐,不知狮子哪里卧?”其二:“村子名叫东高城,却言高石因何情?”大凡高城生人,幼年都听长辈说过此谜,大都穷思极想,寻找谜底,三五结伙行思坐忆,跑遍村里村外的角角落落,看过门墩上、碾盘下、涝池岸、庙墙头所有雕狮子的地方和像狮子的物体,结果答案都不成立,理由是既然能看得见、摸得着,怎么能说是不知狮子哪里卧呢?至于第二个村谜,更是令人蹊跷,明明城字的谐音方言都于石字相差甚远,加之城的字意于石的字意并无牵连,而且村子的城墙也是土筑的,村里的土地庄基沟壑根本没有石头,即便是挖井三十六丈也不见石头的影子,为何把高城叫高石?弄得小辈摸不着头脑……

  这个时候老者才肯解疑开腔:其实两个村谜属一个谜底,相互关联,只是娃们考虑问题的局限太小,视野不够开阔,应想得大一些,站在沟边前寨子面向西南观看,南边自然形成的崖头和西面突起的村庄恰像一头卧着眼望山西大槐树的雄狮,这不就知道狮子哪里卧了吗?认识了这尊庞然大物第二个谜底也就迎刃而解:一则狮石同音,只是声调有异而已;二则狮为百兽之王,人们向来视狮为象征吉祥之物种,自古至今大门两边多以石狮为主;三则人类从石器时代衍化而来,更是崇拜石头。敬椿树、萱草、芝兰、磐石、竹子为五瑞之物,偌大的石头放在地上屹然不动,有表示稳固、坚定、长久之意。尽管城墙是土筑,当把它比喻成巨大的石狮头,不也就永固威武无所畏惧而顶天立地。听着老人这样解析村谜,后生才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完全理会老祖先把高城言为高石的美好寓意和良苦用心。

  随着岁月的流逝,数年以后小辈也慢慢变老了,又拿村谜来“忽悠”下辈后人,辈辈如此,代代传递。村谜的神秘复而周始就是几百年,这大概也就是村庄兴旺发达,久盛不衰而吉祥之所在吧!

新闻推荐

大荔县监委会成立50天 37名党政干部被处理

  本报大荔讯(通讯员周雯记者单江鹏)记者近日从大荔县纪委了解,大荔县监察委员会成立50天时间,已累计处置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线索33件,给予37名干部党政纪处分。这37名受处分的干部中,涉...

大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