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日记记录40年抗癌路 搜集中草药验方 普及防癌常识

三秦都市报 2018-03-23 02:26 大字

王发源的“抗癌手册”本报记者党运摄

40年过去,癌症带来的恐惧、愁苦,早已风轻云淡。唯一让王发源念念不忘的,是当年医护人员精湛的医术、敬业的态度,是建立在彼此鼓励、信赖基础上,风雨同舟的特殊情感。

昨天,三秦都市报独家报道了75岁老人王发源珍藏一本40年前写的日记,详细记录了被确诊为直肠癌后百转千回的心路历程,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也牵动了无数读者和网友的心。癌症可怕吗?我们能否战胜它?40年间,这位癌症患者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体验?

“只有懦夫才害怕挨这几刀”

癌症虽然过去了40年,但对于癌症的研究、防癌常识的科普,王发源一生都没有停止过。1997年,他从大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退休,从深耕多年的农学领域跳出来,改行钻研中医。

昨天上午,在西安芙蓉东路的家中,他仍在书房埋头看书、写笔记。

他身后,是一整排书柜,6000多册中医书籍,琳琅满目。“从40年前被检查出得了癌症,我就开始‘偷偷\’学习中医,这些中医书籍,我全部看过,有的还不止看过一遍。”他笑称,癌症绝不是洪水猛兽,人们应该勇敢接近它、理解它,并努力战胜它,别无他法。

在1978年8月8日的日记中,他感到了无助、孤独和焦虑。“近两天,病体较差,医院大夫诊断后认为有癌症可能,这个诊断沉重打击着我,怎么办?”

此时,王发源正在大荔县朝邑农场当技术员,事业干得热火朝天。“壮士暮年,雄心不已,这是多么难受的事啊,我绝不是惋惜身家性命,我是惋惜所倾注的小小事业未能遂愿。”

他实在受不了这种煎熬。“是勇士还是懦夫,考验的时候到了。”

被西安交大二附院(当时为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直肠癌后,王发源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这是梦么?不,这是现实,在一分一秒度过着的现实。”

手术前一天,他第一次感到了死亡的逼近。“自己多少年的知识积累,要费多大心血,横下一条心,早一天总是主动一天。”他在日记中,表达了对“活下去”的渴望,给自己壮胆,“父母的恩养,儿女们无知的盼望,都不足以抚慰开刀后的疼痛吗?只有懦夫才害怕挨这几刀。”

“就像走夜路,大家互相壮胆”

疾病是一场战争,疾病也是一场课堂。手术之后第二年,王发源利用工作间隙,不停读书、拜访中医名家,从全国各地搜集治疗各类癌症的中草药验方,写成了50000多字的书,作为癌症科普参考材料,内容涵盖常用抗癌中草药、常用癌症单验方、恶性肿瘤放疗、化疗反应的单验方。

退休后,王发源又先后整理出了中医临床高效单验方选和古今针灸法。受他的影响,女儿在中专毕业后,又报考了陕西中医学院,现在是一名中医。

“人可以被打死,不能被吓死。”王发源告诉记者,40年前他检查出癌症时,因为对这个病了解甚少,对癌细胞变幻莫测的扩散非常恐惧,愤怒、沮丧、绝望,后来看的书多了,对癌症致病机理和治疗手段的了解逐渐增加,就有了战胜癌症的力量,“癌症不是绝症,也不是‘千人一面\’,愈恐惧,愈要了解它。”

为了让更多癌症患者建立自信,破除因无知带来的恐惧,王发源积极参与到西安抗癌协会的活动中,到肿瘤医院与癌症病人交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病友们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学习知识、锻炼身体、结交朋友。“就好像走夜路,一群人总比一个人的感觉要好,大家可以互相壮胆。”

本报记者宋雨 李平

实习生张雯 崔诗怡

一本日记 见证40年医患情 后续

新闻推荐

大荔县住建局 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大荔县住建局招商办牢固树立以新区招商为核心的营商环境工作理念,构建“优商、亲商、爱商”新型政商关系,着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优质便捷的服务环境。据了解,在...

大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荔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