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心、两带、多点并进 大荔县朝邑镇:大德之域以文旅产业焕古镇兴盛

陕西日报 2018-02-06 06:40 大字

朝邑,古称朝坂。位于大荔县东14.5公里处的古黄河西岸,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据《朝邑县志》所载,朝邑一名始于西魏大统六年(公元540年),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和丰厚底蕴的文化名镇,现为大荔县东部规模最大的建制镇,是大荔东部地区经济、文化、商贸和交通中心。洛河穿境而过,大朝公路、两朝公路和石沙公路构成镇域交通体系。洛河南岸以种植蔬菜为主导产业,洛河以北以设施冬枣和优质杂果为主导产业。2013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文化旅游名镇。

厚重的历史感及灿烂的文化底蕴,凝固成“大德之域、人文朝邑”独有的关中东部古镇沧桑气息。文化旅游和农业观光休闲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又为朝邑镇的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前来朝邑旅游观光的游客近30万人次。

朝邑镇把“融合发展和旅游+”发展思路建设作为聚人气、促繁荣的抓手,经过这几年坚持不懈地推进,朝邑镇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崛起,成为新的产业板块,形成现代农业休闲观光+自然风光的乡村旅游,三产融合得到有效发展。

“一心”“两带”实现发展有序组合

按照大荔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和“大西安”“大华山”旅游融合发展格局,抓住沿黄公路建设开通的新机遇,在特色小镇培育和发展中,我们以“朝坂风情”为特色,以旅游观光、体育休闲、特色产业、古村落保护为主要内涵。

为充分合理利用地域空间结构优势和区域资源的天然配置,根据未来的发展思路和规划用地的地域分布特征、空间关系和内在联系,以及依托的朝邑镇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迹,陕西大荔“朝坂风情”特色小镇,确定“一心”“两带”的总体布局结构,实现生态景观、湿地风情、历史文化、遗迹考古、产业延展、集群发展等有序组合。

“一心”:即镇区综合功能服务中心,打造南大街水系一条街,把老朝邑千年来的风土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名人等合理嵌入水系两旁,让游客在漫步中能够领略朝邑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游客餐饮、住宿、购物服务质量和档次,新建准星级宾馆一座。

“两带”:镇域东部以历史古迹、旅游观光为主轴线,领略“丰图义仓”“岱祠岑楼”“金龙宝塔”等文物古建的历史神韵和朝邑古镇的秀美风光。镇域西部以朝邑国家湿地公园和平罗3A级景区形成以观光摄影、环湖健身、农业休闲体验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带。

文旅蓬勃发展三产深度融合

宋祠唐塔清粮仓,彰显人文朝邑:岱祠岑楼于始建于宋政和八年明穆宋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增建,清时又多次重建岑楼建筑,是我国古代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的劳动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丰图义仓”位于本镇大寨子村,清光绪八年建,由东阁大学士闫敬铭倡议修建的民办粮仓,历时四年竣工。慈禧曾御封此仓为“天下第一仓”,并在仓顶赐“虎”“龙”二字。“丰图义仓”与苏州的“丰备义仓”并重一时,驰名全国。金龙高塔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后于明末重建,与岱祠岑楼一墙之隔,是省级文物古迹保护单位。形成了宋祠明塔清粮仓的文化旅游。

国家湿地休闲农业,三产融合得发展:境内民主村有万余亩国家湿地,自然生态水域面积9000亩,栖息候鸟上万种,现正在加快建设,成为镇域新的自然休闲观光区,被称为陕西东府的“千岛湖”,平罗村的陕西尊天农业是省级重点农业现代化科技园区,农业园区充分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成功打造为乡村旅游景点,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

朝邑,正以打造特色小镇的稳健步伐,向世人展示一番古朴而又精致、优雅而又生机盎然的古镇画卷。

新闻推荐

一想到你就暖心 大荔夫妻云南遇困难 民警网上解燃眉之急

本报讯(刘海滨李晓艳报道)1月25日,大荔县公安局东关派出所通过网络,为远在云南的一对大荔夫妇,解决了因交通事故受伤住院出具身份证的燃眉之急。1月25日清早,大荔县公安局东关派出所户政室民警刚清扫完...

大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